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目录 | 第16-19页 |
前言 | 第19-23页 |
第一章 任务型教学相关理论 | 第23-36页 |
·任务型教学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二语习得理论 | 第25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7页 |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第27页 |
·任务的分类 | 第27-30页 |
·罗列型任务(listing tasks) | 第28页 |
·排序、分类型任务(ordering and sorting tasks) | 第28-29页 |
·比较型任务(comparing tasks) | 第29页 |
·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 | 第29页 |
·做决定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 #I1 | 第29页 |
·观点交换型任务(opinion-exchanging tasks) | 第29-30页 |
·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 | 第30页 |
·创造性学习任务(creative tasks) | 第30页 |
·仟务型教学的原则 | 第30-33页 |
·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 | 第31-32页 |
·形式——功能性原则(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 | 第32页 |
·任务相依存性原则(The task dependency principle) | 第32页 |
·做中学原则(learning by doing) | 第32-33页 |
·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 | 第33页 |
·任务型教学的模式 | 第33-36页 |
·前任务 | 第34页 |
·任务环 | 第34-35页 |
·语言焦点阶段 | 第35-36页 |
第二章 阅读理论 | 第36-41页 |
·阅读的定义 | 第36-37页 |
·阅读目标 | 第37页 |
·阅读教学的目的 | 第37-38页 |
·英语阅读模式 | 第38-39页 |
·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 | 第38页 |
·自上而下模式(top-bottom model) | 第38页 |
·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 | 第38-39页 |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 | 第39页 |
·英语阅读的意义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任务型教学在阅读中的运用 | 第41-58页 |
·阅读前阶段 | 第41-44页 |
·介绍主题和任务 | 第42页 |
·游戏设计,调动兴趣 | 第42-43页 |
·问题驱动,引起兴趣 | 第43页 |
·用歌曲激发阅读兴趣 | 第43-44页 |
·阅读中阶段 | 第44-49页 |
·执行任务 | 第44-45页 |
·猜测词义,扫清阅读障碍 | 第45-46页 |
·运用大脑思维图掌握材料大意 | 第46-47页 |
·细读材料,找出主题句及关键词句 | 第47-49页 |
·阅读后阶段 | 第49-54页 |
·分析与练习 | 第49-50页 |
·复述课文内容 | 第50页 |
·学生表演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写作任务 | 第53-54页 |
·教师角色 | 第54-55页 |
·教师在前任务中的角色 | 第54页 |
·教师在任务中阶段的角色 | 第54页 |
·教师在任务后阶段的角色 | 第54-55页 |
·学生角色 | 第55页 |
·教学评价 | 第55-58页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第56页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 第56-57页 |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任务型阅读教学实验 | 第58-70页 |
·实验目的 | 第58页 |
·实验对象 | 第58页 |
·实验时间 | 第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实验过程 | 第59-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 | 第66页 |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 第66页 |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均发生改变 | 第66-67页 |
·对该实验的思考 | 第67-70页 |
·加强师资培训,倡导任务型教学 | 第67-68页 |
·设计合适的任务 | 第68页 |
·对“合作学习”的全面认识 | 第68页 |
·因材施教,合理选用教学法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