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适应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 | 第14-19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一) 适应 | 第14页 |
(二) 适应性 | 第14页 |
(三) 适应不良 | 第14-15页 |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 | 第15-19页 |
第三章 华西学校的英语新课改与教师的适应问题 | 第19-26页 |
一、学校介绍 | 第19-20页 |
二、学校英语新课改的历程 | 第20-21页 |
三、教师适应状况 | 第21-26页 |
(一) 行为与观念的脱节 | 第21-23页 |
(二) 心理上的不适应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适应不良成因分析 | 第26-37页 |
一、教师个人的因素 | 第26-29页 |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因素 | 第29-34页 |
(一) 教育观念上的不适应 | 第29-30页 |
(二) 教学评价的不合理 | 第30-31页 |
(三) 优质课程资源的匮乏 | 第31-32页 |
(四) 课程设置的改变 | 第32-34页 |
三、学校的因素 | 第34-35页 |
四、社会家长的因素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适应性的改善性建议 | 第37-42页 |
一、从教师自身角度 | 第37-39页 |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政策 | 第37页 |
(二)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 第37-39页 |
(三) 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沟通 | 第39页 |
二、从教育主管部门角度 | 第39-42页 |
(一) 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提供开放互动的专业支持 | 第39-40页 |
(二) 关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援助 | 第40-41页 |
(三) 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宣传,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