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沟浅埋偏压隧道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国内公路隧道发展 | 第9页 |
·吉林省公路隧道的建设 | 第9-10页 |
·公路隧道设计新理念 | 第10-11页 |
·山区公路工程特点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浅埋偏压隧道的特点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工程方案比选 | 第16-33页 |
·工程概况 | 第16页 |
·工程地质状况 | 第16-17页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页 |
·地震 | 第17页 |
·工程地质评价 | 第17页 |
·方案对比分析 | 第17-31页 |
·方案一 路堑方案 | 第17-18页 |
·方案二 圆拱板斜柱式棚洞方案 | 第18-31页 |
·方案三 浅埋偏压隧道方案 | 第31页 |
·棚洞方案与浅埋偏压隧道方案比选 | 第31-32页 |
·方案的确定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马鹿沟隧道设计 | 第33-49页 |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及理念 | 第33-34页 |
·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隧道勘察设计新理念 | 第34页 |
·技术标准 | 第34-35页 |
·隧道概况 | 第35页 |
·隧道主体工程设计 | 第35-44页 |
·内轮廓设计 | 第35-36页 |
·主要建筑材料 | 第36-37页 |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 第37-38页 |
·洞口及洞口排水设计 | 第38-39页 |
·衬砌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 第41-42页 |
·隧道防排水设计 | 第42-43页 |
·隧道工程抗震设防措施 | 第43-44页 |
·施工监控量测 | 第44页 |
·隧道安全设计 | 第44-46页 |
·隧道结构安全设计 | 第45页 |
·鉴于地质破碎施工安全设计 | 第45页 |
·隧道内行车安全设计 | 第45-46页 |
·隧道施工 | 第46-47页 |
·洞门及明洞施工 | 第46页 |
·洞身的施工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隧道结构数值分析 | 第49-77页 |
·荷载确定 | 第49-53页 |
·明洞结构荷载计算 | 第49-51页 |
·隧道深浅埋的分界值 | 第51-52页 |
·浅埋偏压单洞隧道围岩压力计算 | 第52-53页 |
·计算方法及原理 | 第53-58页 |
·荷载—结构法 | 第53-56页 |
·地层-结构法原理 | 第56-58页 |
·偏压明洞衬砌荷载-结构模型计算 | 第58-62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衬砌截面安全系数验算 | 第60-62页 |
·半明半暗开挖结构数值分析 | 第62-67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62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施工方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 第63-6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浅埋偏压结构数值分析 | 第67-76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67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施工方法的动态值模拟 | 第68-7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截面安全系数验算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