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 课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第8-10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正统文学领域的趋“俗”现象 | 第17-38页 |
第一节 俞樾诗歌的谐趣化现象及其原因 | 第20-29页 |
一、 戏拟之笔与谐趣之意 | 第20-25页 |
二、 平和之心与浅近之说 | 第25-29页 |
第二节 学者笔记中的通俗化观照 | 第29-36页 |
一、 学人笔记中的“另类” | 第29-33页 |
二、 闲适之心与开明之气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小道”文学领域中的崇“雅”现象 | 第38-63页 |
第一节 “小说”情怀与学者风范——俞樾的文言小说创作 | 第39-49页 |
一、 “销暇日”名义下的小说创作 | 第39-43页 |
二、 文言小说中的学者风范 | 第43-49页 |
第二节 “俗而不俗”与“以俗为雅”——俞樾的通俗文艺创作 | 第49-62页 |
一、 经学大师的“李金”之风 | 第49-55页 |
二、 “俗而能雅”的通俗文艺创作倾向 | 第55-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徘徊在“雅”与“俗”之间 | 第63-78页 |
第一节 俞樾文学中“雅”“俗”共融的现象和原因 | 第64-67页 |
第二节 俞樾和袁枚、林纾文学创作的比较 | 第67-78页 |
一、 “兼济雅俗”与“以俗为乐”——俞樾和袁枚的文学创作比较 | 第68-73页 |
二、 “雅俗共赏”与“不旧不雅”——俞樾和林纾的小说创作比较 | 第73-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一览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