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徽州文化精神笼罩下的苏雪林双重文化人格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双重文化人格的形成 | 第11-16页 |
一、 徽州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 | 第12-14页 |
二、 五四“新思想”与个人心理潜能作用下的主体文化人格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双重文化人格的对立与依存 | 第16-21页 |
一、 “养性”与“入世”的统一 | 第17-18页 |
二、 美文与议理文——两种立场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苏雪林作品中徽州文化的“在场” | 第21-40页 |
第一节 苏雪林作品中徽州文化的自觉认同 | 第21-29页 |
一、 慎终追远与“徽州”情结 | 第22-25页 |
二、 徽州家庭与宗族制度 | 第25-29页 |
第二节 苏雪林的创作与新安理学思想 | 第29-40页 |
一、 徽州地区新安理学发展的独特性 | 第29-31页 |
二、 新安理学对苏雪林创作的潜在影响 | 第31-40页 |
第三章 苏雪林现代作品中传统文化精神的保持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早期散文中传统文艺内核与童话唯美的外衣 | 第40-44页 |
第二节 剧本中的道德传统与唯美主义色彩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