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2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页
  (二)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一) 对课程标准的界定第11-12页
  (二) 对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界定第12-13页
 四、文献综述第13-20页
  (一) 关于我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研究第13-16页
  (二) 关于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外比较研究第16-19页
  (三) 关于加拿大课程标准的研究以及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研究第19-20页
 五、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一章 中加母语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及理论基础第21-31页
 一、中加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第21-24页
  (一) 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第21-23页
  (二) 加拿大安大略省语言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第23-24页
 二、比较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第24-31页
  (一) 比较教育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24-26页
  (二) 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第26-27页
  (三) 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第27-31页
第二章 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结构框架的比较第31-42页
 一、我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第31-33页
 二、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第33-35页
 三、比较分析第35-39页
  (一) 共同点第35页
  (二) 不同点比较分析第35-39页
 四、反思与借鉴第39-42页
第三章 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的比较第42-52页
 一、我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42-45页
  (一) 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43页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第43-44页
  (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44-45页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45页
 二、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45-47页
  (一) 重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旨在培养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第45-46页
  (二) 尊重差异,培养个性,发展开放、多元的语言教育第46-47页
  (三) 强调学生语言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第47页
 三、比较与分析第47-50页
  (一) 两国的课程标准都很强调母语语言文字及运用的重要性第47-48页
  (二) 两国的课程标准都很重视语文母语课程的开放性第48-49页
  (三) 两国课程标准都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第49页
  (四) 两国课程标准理念对道德和人格培养的思路不同第49-50页
  (五) 与中国相比,加拿大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第50页
  (六) 加拿大更加关注学生对学习策略反思和综合运用第50页
 四、反思与借鉴第50-52页
第四章 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比较第52-74页
 一、我国母语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解读第52-55页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第53页
  (二)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第53-54页
  (三)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第54-55页
 二、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听说目标与内容的比较第55-61页
  (一) 我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听说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56页
  (二) 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听说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56-58页
  (三) 比较分析第58-61页
 三、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与内容的比较第61-66页
  (一)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61-63页
  (二) 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63-64页
  (三) 比较分析第64-66页
 四、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与内容的比较第66-72页
  (一) 我国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听说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66-67页
  (二) 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与内容的列举第67-69页
  (三) 比较分析第69-72页
 三、反思与借鉴第72-74页
第五章 中加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比较第74-84页
 一、我国小学母语课标中的评价建议第74-77页
  (一)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总体理念第74-75页
  (二)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评价的具体建议第75-77页
 二、加拿大小学母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第77-81页
 三、比较分析第81-82页
 四、反思与借鉴第82-84页
结语第84-86页
 一、重视母语课程的独特价值,将母语课程设置于核心地位第84页
 二、坚守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积极吸纳世界多元文化第84页
 三、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策略的掌握、强调“可持续性”学习第84-85页
 四、倡导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附录第90-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耻感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