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综合运输论文--城市交通运输论文

基于个人移动通信设施的个性化换乘服务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研究背景第8-11页
     ·研究时代背景第8-10页
     ·学术背景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论文创新点第15-16页
   ·论文内容及框架第16-18页
     ·论文内容第16-17页
     ·论文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换乘方式与移动终端换乘相关技术第18-29页
   ·基本换乘方式分析第18-20页
     ·单一公交之间换乘第18-19页
     ·地铁之间换乘第19页
     ·多种交通方式换乘第19-20页
   ·移动终端换乘常用技术第20-22页
     ·GPS定位服务第20-21页
     ·基于位置的服务第21页
     ·移动电子地图的相关应用第21-22页
   ·基于移动终端个性化换乘相关理论第22-24页
     ·解读个性化第22页
     ·个性化换乘需求相关定义第22-24页
   ·现有换乘服务研究第24-28页
     ·传统换乘方式第24页
     ·移动终端设备在换乘中的应用分析第24-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移动终端界面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第29-43页
   ·移动终端设备的要素解构第29-31页
     ·移动终端的概念第29页
     ·基于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的概述第29-30页
     ·手持移动设备界面设计的特征第30-31页
   ·移动终端界面交互设计第31-38页
     ·交互设计相关概述第31-34页
     ·移动终端交互设计目标、原则与方法第34-38页
   ·移动终端用户特征与群体分布第38-40页
     ·目标用户分析第38页
     ·移动终端用户群体分布第38-39页
     ·用户群体分类第39-40页
   ·移动终端交互模型建立第40-42页
     ·用户体验模型第40-41页
     ·移动终端用户体验交互模型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乘客出行换乘行为与需求分析第43-60页
   ·乘客出行行为概述第43-45页
     ·乘客换乘行为分析第43-44页
     ·乘客换乘心理分析第44-45页
   ·换乘需求分析与用户调研第45-51页
     ·问卷调查第46-48页
     ·访谈第48-51页
   ·创建人物角色第51-58页
     ·人物角色表格创建第53-56页
     ·典型用户场景分析第56-58页
   ·用户角色需求分析总结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基于移动通信设施的个性化换乘服务设计第60-77页
   ·Andriod4.0设计原则第60-62页
     ·Andriod4.0的基本要素第60-61页
     ·Andriod4.0的界面设计第61-62页
   ·换乘应用软件功能结构设计第62-68页
     ·结构设计图第62-63页
     ·交互流程图第63-68页
   ·换乘应用低保真原型设计第68-74页
     ·原型设计制作第68-69页
     ·用户测试第69页
     ·测试结果第69页
     ·高保真原型图第69-74页
   ·原型评估第74-76页
     ·原型评估第74页
     ·评估反馈第74-75页
     ·评估结果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主要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A 移动终端换乘应用调查问卷第83-85页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列车乘坐车厢的本土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充电的产品服务体系设计研究--以施耐德电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