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转Bt基因籼型两系杂交稻高产生理与品质特性及低温胁迫对其剑叶生理的影响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第15-19页
     ·转基因作物发展现状第15-16页
     ·转基因作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第16-17页
       ·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种植危害第16页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第16-17页
       ·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第17页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及对策第17-19页
       ·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第17-18页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第18页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对策第18-19页
   ·转Bt基因两系杂交水稻高产生理特性第19-23页
     ·转Bt基因水稻研究概况第20-22页
     ·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第22页
     ·杂交水稻高产生理特性第22-23页
       ·可溶性糖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第23页
       ·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第23页
   ·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及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第23-27页
     ·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第23-25页
       ·稻米品质评价指标第24页
       ·稻米品质性状的育种与改良第24-25页
     ·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5-26页
       ·加工品质性状间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5页
       ·外观品质性状间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5-26页
       ·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及其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第26页
     ·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第26-27页
   ·水稻低温生理第27-29页
     ·水稻冷害类型第27-28页
     ·低温胁迫下水稻生理指标与耐冷性的关系第28-29页
       ·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8页
       ·低温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28-29页
       ·低温胁迫对抗氧化系统酶活的影响第2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转BT基因两系杂交水稻田间生理性状分析第31-52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供试材料第31-32页
     ·实验项目及方法第32-33页
       ·叶片SPAD值第32页
       ·可溶性糖含量第32页
       ·干物质积累第32页
       ·经济性状的考查第32页
       ·氨基酸测定第32-33页
     ·数据分析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9页
     ·产量第33页
     ·产量性状第33-34页
     ·叶片SPAD值第34-35页
     ·可溶性糖含量第35-36页
       ·各组合茎可溶性糖含量第35-36页
       ·各组合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第36页
     ·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6-39页
       ·叶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6-37页
       ·茎鞘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7-38页
       ·穗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8页
       ·干物质的分配和转运第38-39页
     ·不同时期转Bt水稻氨基酸含量变化第39-49页
       ·分蘖期各组合水稻氨基酸含量比较第39-41页
       ·孕穗期各组合水稻氨基酸含量比较第41-43页
       ·齐穗期各组合水稻氨基酸含量比较第43-46页
       ·齐穗后10天各组合水稻氨基酸含量比较第46-47页
       ·齐穗后20天各组合水稻氨基酸含量比较第47-49页
   ·讨论第49-52页
第三章 转BT基因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评价第52-62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供试材料第52页
     ·测定方法第52-55页
       ·糙米率的测定第52-53页
       ·精米率的测定第53页
       ·整精米率的测定第53页
       ·粒长、粒宽、长宽比的测定第53页
       ·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测定第53-54页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4页
       ·胶稠度的测定第54-55页
       ·糊化温度的测定第55页
       ·稻米氨基酸含量测定第55页
     ·数据分析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各组合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比较第55-56页
     ·各组合水稻稻米氨基酸含量第56-57页
     ·水稻农艺性状和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第57页
     ·不同组合水稻稻米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第57-58页
     ·不同水稻组合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第58-59页
     ·不同组合水稻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第59页
   ·讨论第59-62页
     ·稻米品质分析第59-60页
     ·茎秆可溶性糖的输出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第60页
     ·稻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第60-61页
     ·精米粉中必须氨基酸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第61-62页
第四章 扬花-灌浆期低温对转BT水稻剑叶生理的影响第62-70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供试材料第62页
     ·实验设计第62页
     ·实验项目第62-64页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第62-63页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第63-64页
       ·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64页
       ·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第64页
       ·数据分析第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低温对水稻剑叶扬花-灌浆期抗氧化系统酶活的影响第64-66页
     ·低温对水稻剑叶扬花-灌浆期抗冷性物质的影响第66页
     ·水稻剑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分析第66-67页
     ·低温对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籽粒无淀粉突变体的细胞学观察和生理代谢分析
下一篇:甜叶菊营养品质性状的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构建及资源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