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人民日报》2003-2012年“两会报道”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两会报道及其研究目的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9-13页
  1. 纵向的历史研究第10-11页
  2. 横向的具体分析第11-13页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历史沿革第14-22页
 第一节 两会概述第14-15页
  1. 人大议程第14-15页
  2. 政协议程第15页
 第二节 《人民日报》及其样本选择第15-16页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基本情况第16-20页
  1. 要闻版程序性报道的基本形态第17-20页
  2. 特刊版的演变第20页
 第四节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框架分析第20-22页
  1. 报道主题框架第20-21页
  2. 消息来源框架第21-22页
  3. 报道倾向性第22页
  4. 报道体裁第22页
第三章 《人民日报》两会程序性报道第22-32页
 第一节 要闻版的规定性动作第23-25页
  1. 领导人参会活动第23-24页
  2. 国际要闻版第24页
  3.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阐释与颂扬第24-25页
 第二节 要闻版反映的政策轨迹第25-32页
  1. 社论第25-26页
  2. 记者会第26-28页
  3. 要闻版其他第28-32页
第四章 《人民日报》两会自主性报道第32-38页
 第一节 现实背景观照第32-33页
 第二节 特刊版的议题变迁第33-38页
  1. 议案、建议和提案第34页
  2. 代表、委员之声第34-36页
  3. 策划与专栏第36-38页
第五章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两个舆论场第38-50页
 第一节 关键词描绘社会轨迹第39-47页
  1. 2003——2007年的十大热点话题第39-41页
  2. 2008——2012年的十大关键词第41-47页
 第二节 两会报道的两个舆论场第47-50页
  1. 强调宏观成就的展示,缺乏具体社会问题的报道第48-49页
  2. 宣传意味浓厚,策划没有兼顾具体现象第49页
  3. 过于重视经济数字,忽视敏感负面问题的呈现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附:类目建构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介融合环境下西部城市电视台特殊资源开发利用的本土化策略
下一篇:西北省级卫视对外跨区域合作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