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与高中古诗词教学 | 第14-23页 |
第一节 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的基本主张 | 第14-18页 |
一、艺术情感论 | 第14页 |
二、生命形式论 | 第14-16页 |
三、生活幻象论 | 第16-17页 |
四、艺术直觉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与高中古诗词教学 | 第18-22页 |
一、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引入符号论美学的可能性 | 第18-19页 |
二、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引入符号论美学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引入符号论美学的现实意义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 第23-47页 |
第一节 情感理论的启示 | 第23-29页 |
一、挖掘意象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 第24-25页 |
二、学会把握课文中的“人类普遍情感” | 第25-29页 |
第二节 生命形式理论的启示 | 第29-38页 |
一、有机性、节奏性的特点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 第30-32页 |
二、运动性和生长性的特点要求动态多元的阅读教学 | 第32-35页 |
三、“形式理论”的特点要求关注语言形式 | 第35-38页 |
第三节 “生活幻象”理论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适当地、合理地运用知人论世 | 第38-40页 |
二、用模糊的、朦胧的视角解读文本 | 第40-43页 |
第四节 “艺术直觉”理论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丰富学生课堂内外经验 | 第43-44页 |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7-58页 |
第一节 情感和知识兼容 | 第47-50页 |
一、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必须“融合” | 第47-48页 |
二、必须在“知识”中培养“情感”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多元与“有界”适度 | 第50-53页 |
一、积极鼓励多元解读 | 第51-52页 |
二、处理好多元与文本中心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直觉培养与理性思维并重 | 第53-57页 |
一、直觉培养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 第54页 |
二、直觉培养与理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