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 | 第13-15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 第2章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递接的基本情况 | 第17-41页 |
| ·中职与高职递接的市场需求 | 第17-18页 |
| ·中职与高职递接的办学模式 | 第18-22页 |
| ·世界各国的主要模式 | 第18-20页 |
| ·我国采用的办学模式 | 第20-22页 |
| ·中职与高职递接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 第22-23页 |
| ·川南地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 ·该地区中职教育的发展 | 第23-29页 |
| ·该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 | 第29-31页 |
| ·川南地区中职和高职教育递接现状 | 第31-41页 |
| ·宜宾市的递接现状 | 第31-34页 |
| ·泸州市的递接现状 | 第34-36页 |
| ·自贡市的递接现状 | 第36-38页 |
| ·内江市的递接现状 | 第38-41页 |
| 第3章 川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递接现状中的问题 | 第41-54页 |
| ·川南地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递接的优点 | 第41-43页 |
| ·川南地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递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7页 |
| ·递接体制和模式不够完善 | 第43-44页 |
| ·递接过程中产生的不足 | 第44-46页 |
| ·硬件投入和师资建设还存在差距 | 第46-47页 |
| ·招生制度还需进一步改革 | 第47页 |
| ·川南地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递接问题的成因 | 第47-54页 |
| ·社会因素和教育环境的原因 | 第47-49页 |
| ·教育体制和行政管理的原因 | 第49-50页 |
| ·学校建设发展的原因 | 第50-52页 |
| ·师资队伍的原因 | 第52-54页 |
| 第4章 川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递接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 第54-70页 |
| ·完善递接管理机制 | 第54-55页 |
| ·规范递接学制 | 第55-58页 |
| ·确定递接学制和模式 | 第55-56页 |
| ·积极扩展递接中的办班方式和各层面交流 | 第56-57页 |
| ·协调层次差异和区别发展 | 第57-58页 |
| ·统一递接过程中的标准 | 第58-59页 |
| ·高职在递接过程中的提前介入 | 第59-60页 |
| ·招生选拔方式的优化 | 第60-62页 |
| ·课程递接过程的建议 | 第62-67页 |
|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职教课程观 | 第62-63页 |
| ·建立统一的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框架 | 第63-64页 |
| ·根据中职与高职各层次特点实施教学 | 第64-66页 |
| ·构建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平台 | 第66-67页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67-68页 |
| ·提倡素质教育和订单式培养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