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附图 | 第14-15页 |
附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30页 |
·问题提出 | 第17-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现有条件 | 第21-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时间安排 | 第25-26页 |
·创新及不足 | 第26-3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0-68页 |
·国家理论 | 第30-33页 |
·就业保护的理论分析 | 第33-48页 |
·就业保护的实证分析 | 第48-56页 |
·《劳动合同法》的研究回顾 | 第56-65页 |
·述评 | 第65-68页 |
3 权利、安全与就业保护——制度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 第68-98页 |
·劳动者的二重属性:经济型存在与社会型存在 | 第68-76页 |
·劳动者的安全性诉求:就业保护与社会保护 | 第76-80页 |
·就业保护机制设立与变迁的制度分析 | 第80-90页 |
·工资、就业与EPL的权衡:一个数理分析模型 | 第90-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4 就业保护制度的改革:对OECD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 第98-112页 |
·就业保护制度的建立 | 第98-99页 |
·改革的背景:欧洲的失业泥潭 | 第99-103页 |
·改革的内容 | 第103-108页 |
·改革的效果 | 第108-110页 |
·借鉴意义 | 第110-112页 |
5 就业保护与劳动力市场绩效——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112-136页 |
·实证研究现状 | 第112-113页 |
·就业保护度量方法 | 第113-126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 第126-129页 |
·模型设定、估计和检验 | 第129-130页 |
·实证结果 | 第130-13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6 我国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历史变迁分析 | 第136-157页 |
·我国就业现状 | 第136-140页 |
·就业政策与就业制度的变迁 | 第140-152页 |
·我国就业保护立法的作用:以《劳动合同法》为例 | 第152-156页 |
·小结 | 第156-157页 |
7 结束语 | 第157-162页 |
·研究结论 | 第157-159页 |
·政策建议 | 第159-160页 |
·缺陷和不足 | 第160页 |
·结束语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8页 |
科研成果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