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古代词汇论文

两汉非佛典外来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6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5-28页
   ·研究意义第28-30页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第30-33页
   ·相关问题说明第33-36页
第2章 汉语词汇史上外来词引进分期考察第36-53页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分期第36-43页
     ·汉语外来词历史已有分期第36-41页
     ·汉语外来词历史分期的依据第41-43页
   ·外来词引进历史中两汉独立的合理性第43-52页
     ·外来词历史中两汉的分期第43-45页
     ·确立两汉时期的独立性第45页
     ·两汉外来词引进的动因考察第45-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两汉非佛典外来词本体研究第53-93页
   ·两汉外来词词条界选第53-54页
   ·两汉外来词语源分布考察第54-60页
     ·语源分布第55-59页
     ·语源分布特点第59-60页
   ·两汉外来词词长考察第60-71页
     ·两汉外来词词长分布考察第61-69页
     ·两汉外来词词长特点第69-71页
   ·两汉外来词语义分布第71-80页
     ·普通词语义分布第71-74页
     ·专有名词语义分布第74-79页
     ·两汉外来词语义特点第79-80页
   ·两汉外来词词形分布第80-86页
     ·词形变体分布第80-85页
     ·词形变体特点第85-86页
   ·两汉外来词词类分布第86-91页
     ·非名词词类第87-88页
     ·名词类第88-90页
     ·词类分布特点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4章 两汉非佛典外来词专名研究第93-112页
   ·专名研究简述及两汉外来词专名界选第93-95页
     ·专名界定第93-94页
     ·专名研究简述第94-95页
   ·专名外来词变体考察第95-103页
     ·专名变体类型第95-102页
     ·专名变体特点第102-103页
   ·两汉专名外来词理据研究第103-111页
     ·专名外来词理据类型第103-109页
     ·专名理据特点第109-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5章 两汉非佛典外来词普通词研究第112-144页
   ·外来词普通词引进方式考察第112-121页
     ·音译引进方式第113-115页
     ·意译引进方式第115-119页
     ·混合译引进方式第119-121页
   ·外来词普通词异形变体考察第121-131页
     ·普通词异形变体数量分布第121-124页
     ·普通词异形变体类型考察第124-128页
     ·普通词异形变体产生的原因第128-131页
   ·外来词普通词汉化途径研究第131-143页
     ·语音汉化第131-135页
     ·语义汉化第135-138页
     ·词形汉化第138-141页
     ·汉化主流下的暗流第141-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6章 基于两汉非佛典外来词的拓展研究第144-199页
   ·两汉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第144-162页
     ·词汇量的增加第144-147页
     ·词长的增长第147-149页
     ·词义系统的丰富第149-154页
     ·构词法的发展第154-160页
     ·外来词对汉语书写记录系统的影响第160-162页
   ·基于两汉外来词的《汉语外来词词典》研究第162-182页
     ·《汉语外来词词典》收词考察第163-169页
     ·《汉语外来词词典》词条文献用例考察第169-182页
   ·《汉书》、《史记》外来词的对比研究第182-198页
     ·用字繁简的差异第183-186页
     ·“黎”与“犁”的用字对比第186-188页
     ·形符表意字的差异第188-192页
     ·异文对比第192-198页
 本章小结第198-199页
第7章 结语第199-201页
附录第201-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33-234页
后记第234-236页
致谢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请求类言语交际研究
下一篇: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