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特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试验 | 第16-31页 |
| ·疲劳损伤理论 | 第16-18页 |
| ·疲劳破坏 | 第16页 |
| ·疲劳损伤 | 第16-18页 |
| ·国内剪切疲劳试验 | 第18-20页 |
| ·圆环剪切试验 | 第18页 |
| ·重复单轴贯入试验 | 第18-19页 |
| ·基于剪切模量的剪切疲劳试验 | 第19-20页 |
| ·试验方案初步选取 | 第20页 |
| ·重复单轴贯入试验的有限元模拟 | 第20-25页 |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21页 |
| ·材料参数 | 第21-23页 |
| ·分析步 | 第23页 |
| ·边界条件及荷载 | 第23-24页 |
| ·划分网格 | 第24页 |
| ·可视化结果 | 第24-25页 |
| ·重复单轴贯入试验可行性分析 | 第25页 |
| ·重复单轴贯入试验 | 第25-29页 |
| ·试验方案 | 第25-26页 |
| ·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 ·剪切疲劳破坏标准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39页 |
| ·试样制备 | 第31-33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级配 | 第31-32页 |
| ·试件成型制备 | 第32-33页 |
| ·荷载对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3-35页 |
| ·荷载水平对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重载对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沥青种类对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5页 |
| ·空隙率对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基于多影响因素的剪切疲劳寿命预估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沥青路面剪切疲劳有限元模拟 | 第39-54页 |
| ·线粘弹性基本理论介绍 | 第39-45页 |
| ·弹性、粘性、粘弹性 | 第39页 |
| ·以模型描述的粘弹性本构方程 | 第39-44页 |
| ·沥青混合料的时温等效 | 第44-45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 ·基本假设 | 第45页 |
| ·建立几何模型 | 第45-46页 |
| ·路面结构组合及材料参数 | 第46-47页 |
|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 ·划分网格 | 第48页 |
| ·分析步计算 | 第48-49页 |
| ·剪应力分布 | 第49-50页 |
| ·水平面剪应力分布 | 第49页 |
| ·深度方向剪应力分布 | 第49-50页 |
| ·累计剪切疲劳变形分布 | 第50-51页 |
| ·水平方向累计剪切疲劳变形分布 | 第50-51页 |
| ·深度方向累计剪切疲劳变形分布 | 第51页 |
| ·剪应力最大处累计剪切疲劳变形时程图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5章 两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剪切疲劳研究 | 第54-60页 |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类型 | 第54页 |
| ·建立模型 | 第54-56页 |
| ·分析结果 | 第56-59页 |
| ·剪应力水平方向分布 | 第56-57页 |
| ·剪应力深度方向分布 | 第57-58页 |
| ·剪切疲劳变形水平方向分布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考虑剪切疲劳因素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构思 | 第60-65页 |
| ·沥青路面设计要求 | 第60-61页 |
|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不足 | 第61页 |
| ·考虑剪切疲劳因素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构思 | 第61-64页 |
| ·理论基础 | 第61-62页 |
| ·设计参数 | 第62页 |
| ·设计指标 | 第62-63页 |
| ·设计步骤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创新点 | 第66-67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