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的俳谐诗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俳谐诗概念界定与俳谐文学发展流变 | 第11-32页 |
第一节 俳谐诗概念界定 | 第11-19页 |
一、俳谐溯源 | 第11-13页 |
二、俳谐体 | 第13-17页 |
三、俳谐诗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俳谐文学的发展流变 | 第19-32页 |
一、先秦俳谐文学 | 第19-20页 |
二、两汉俳谐文学 | 第20-23页 |
三、魏晋南北朝俳谐文学 | 第23-27页 |
四、唐代俳谐文学 | 第27-32页 |
第二章 韩愈俳谐诗的思想内容 | 第32-63页 |
第一节 韩愈的文戏观 | 第32-38页 |
第二节 韩愈俳谐诗的题材 | 第38-63页 |
一、自嘲遣怀 | 第41-45页 |
二、友朋戏谑 | 第45-55页 |
三、讥刺时弊 | 第55-63页 |
第三章 韩愈俳谐诗的艺术特色 | 第63-80页 |
第一节 求俗与去熟的语言 | 第63-67页 |
第二节 取材的世俗化倾向 | 第67-70页 |
第三节 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 第70-72页 |
第四节 五、七言古诗的体载 | 第72-74页 |
第五节 以文为诗 | 第74-80页 |
第四章 韩愈俳谐诗的影响 | 第80-88页 |
一、欧阳修对韩愈徘谐诗的继承 | 第80-82页 |
二、梅尧臣对韩愈徘谐诗的继承 | 第82-84页 |
三、苏轼对韩愈徘谐诗的继承 | 第84-88页 |
结语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谢辞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