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四、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 | 第13-31页 | 
| 第一节 陈田鹤情况简介 | 第13-21页 | 
| 一、早期——温州成长与上海求学 | 第13-16页 | 
| 二、中期创作、教育与其他简列 | 第16-19页 | 
| 三、黄自对陈田鹤的影响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陈田鹤 | 第21-31页 | 
| 一、音乐家陈田鹤及其相关史料梳理 | 第21-24页 | 
| 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材中的陈田鹤 | 第24-27页 | 
| 三、陈田鹤音乐学术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 第二章 陈田鹤音乐教育与文论 | 第31-51页 | 
| 第一节 另一条不该忽视的平行线——陈田鹤的音乐教育之路 | 第31-44页 | 
| 一、陈田鹤音乐教育历程简述 | 第31-36页 | 
| 二、陈田鹤的专业音乐教育 | 第36-42页 | 
| 三、教材编写及其他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陈田鹤的音乐文论 | 第44-49页 | 
| 一、日文翻译 | 第45-47页 | 
| 二、抗战时期文章 | 第47-49页 | 
| 第三节、其他协会活动与编辑工作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1949年后的陈田鹤 | 第51-66页 | 
| 第一节 陈田鹤来京缘起 | 第51-54页 | 
| 一、天津与上海的邀请 | 第51-53页 | 
| 二、选择北上 | 第53-54页 | 
| 第二节 手稿保存至今缘由 | 第54-56页 | 
| 第三节 陈田鹤来京之后情况 | 第56-66页 | 
| 一、工作情况 | 第56-62页 | 
| 二、工作以外的个人创作 | 第62-64页 | 
| 三、英年早逝 | 第64-66页 | 
| 结语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