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家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家事诉讼程序的概述 | 第12-14页 |
一、家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 第12页 |
二、家事诉讼程序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三、家事诉讼程序与相关程序的比较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家事诉讼程序的法理价值 | 第14-18页 |
一、家事诉讼程序与公正 | 第15-16页 |
二、家事诉讼程序与诉讼效率 | 第16-17页 |
三、家事诉讼程序与社会秩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外家事诉讼程序研究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日本的家事诉讼程序 | 第18-19页 |
一、日本的家事诉讼程序概述 | 第18-19页 |
二、日本的家事诉讼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9页 |
第二节 德国的家事诉讼程序 | 第19-20页 |
一、德国的家事诉讼程序概述 | 第19页 |
二、德国的家事诉讼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英国的家事诉讼程序 | 第20-21页 |
一、英国的家事诉讼程序概述 | 第20页 |
二、英国的家事诉讼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美国的家事诉讼程序 | 第21-22页 |
一、美国的家事诉讼程序概述 | 第21页 |
二、美国的家事诉讼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设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可行性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我国家事案件解决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一、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设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一、家事诉讼程序适用程序多样化原理 | 第25-26页 |
二、保障家事实体法的实现 | 第26-27页 |
三、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 第27页 |
四、家事事件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家事事件不断增多的现实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设立家事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一、可供借鉴的国外资料 | 第29-30页 |
二、我国的立法、司法实践经验和教训 | 第30页 |
三、足够的理论支撑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构建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家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一、调解优先原则 | 第32-33页 |
二、职权主义原则 | 第33页 |
三、本人诉讼原则 | 第33页 |
四、全面解决原则 | 第33-34页 |
五、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34页 |
第二节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具体设置 | 第34-42页 |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二、家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 第35-37页 |
三、家事诉讼程序的管辖规则 | 第37页 |
四、家事诉讼程序的证据规则 | 第37-38页 |
五、家事诉讼程序的调解机制 | 第38-39页 |
六、家事诉讼程序的庭审规则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