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1 导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与写作动机第11-13页
     ·写作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标第13-15页
     ·研究动机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本文贡献与不足第17-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5页
   ·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8-21页
     ·反对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8-19页
     ·支持金融工具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19-20页
     ·简要评述第20-21页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21-28页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第21-22页
     ·支持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22-25页
     ·反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25-27页
     ·简要评述第27-28页
   ·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第28-30页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5页
3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第35-76页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内涵界定第35-45页
     ·金融工具的概念界定第35-38页
     ·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界定第38-40页
     ·会计计量模式的本质——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第40-42页
     ·计量基础的选择与计量模式的种类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会计计量对象特征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第45-50页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适用性特征比较第45-46页
     ·计量对象特征与计量模式的适用性分析第46-49页
     ·小结第49-50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第50-65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第50-51页
     ·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第51-55页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第55-58页
     ·要素计量对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第58-64页
     ·小结第64-65页
   ·环境因素与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第65-73页
     ·政治法律因素第65-67页
     ·经济发展因素第67-69页
     ·科学技术因素第69-70页
     ·文化教育因素第70-73页
     ·小结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6页
4 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第76-104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历史沿革第76-79页
     ·早期金融企业会计规范的沿革(1978-2001)第76-77页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与计量的发展(1997-2006)第77-78页
     ·公允价值计量初登历史舞台(2006)第78-79页
     ·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改革的评述第79页
   ·IASB对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第79-85页
     ·IASB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应用第80-83页
     ·IASB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模式的努力第83-84页
     ·对IASB金融工具计量模式选择的评述第84-85页
   ·FASB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第85-90页
     ·FASB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应用第85-87页
     ·FASB金融工具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第87-89页
     ·对FASB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评述第89-90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90-101页
     ·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因素的国际比较第90-95页
     ·国际上金融工具从四分类到两分类的根本原因分析第95-99页
     ·国际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对我国的启示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5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以及趋同影响预测第104-151页
   ·非金融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描述第104-127页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情况分析第104-114页
     ·成本计量项目情况分析第114-121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121-127页
   ·金融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现状描述第127-137页
     ·保险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第127-131页
     ·银行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第131-133页
     ·证券业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情况分析第133-134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134-137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国际趋同预期的经济后果第137-147页
     ·IFRS9提出的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新变化第137-139页
     ·两分类后计量模式变化带来的总体影响第139-141页
     ·两分类的预期经济后果——基于年报数据的调整分析第141-147页
   ·本章小结第147-151页
6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与趋同路径安排第151-185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第151-158页
     ·指导思想: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的选择需密切联系实际环境第151-152页
     ·总体思路:保持混合计量模式,谨慎推进公允价值计量第152-158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路径安排——建设准则体系第158-173页
     ·完善理论基础,分理想—环境层次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158-161页
     ·建立技术保障,规则导向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第161-165页
     ·选择性接受IFRS9,修订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第165-167页
     ·规范和增加披露,完善我国《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准则第167-173页
   ·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配套措施第173-182页
     ·多举并措,推进环境建设第173-177页
     ·规范监管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第177-182页
   ·本章小结第182-18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5页
后记第195-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3-2010年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