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采集卡的设计及其在电能表校验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背景 | 第13页 |
·数据采集概念 | 第13-15页 |
·数据采集在电参数监测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 | 第19-32页 |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数据采集的过程 | 第19页 |
·采样定理 | 第19-21页 |
·以太网及TCP/IP协议介绍 | 第21-25页 |
·以太网概述 | 第21页 |
·TCP/IP协议 | 第21-25页 |
·三相电参量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电力基本参数测量技术 | 第25页 |
·电压、电流有效值 | 第25-26页 |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 | 第26-27页 |
·三相电能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 第27-32页 |
·误差计算算法 | 第27-28页 |
·系统误差来源分析 | 第28-29页 |
·系统误差修正算法 | 第29-32页 |
第3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2-42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系统功能描述 | 第32页 |
·系统的构成 | 第32页 |
·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32-33页 |
·局域网中多个采集终端的组织结构 | 第33页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电源模块 | 第34-37页 |
·隔离变压器变比计算 | 第34-35页 |
·整流滤波电路 | 第35页 |
·线性稳压电路 | 第35-36页 |
·模数电源隔离 | 第36-37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7-40页 |
·AD转换芯片介绍 | 第37-38页 |
·主控制器介绍 | 第38-40页 |
·以太网模块 | 第40-41页 |
·脉冲输入模块 | 第41-42页 |
第4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2-48页 |
·开发环境介绍 | 第42-44页 |
·软件总体流程 | 第44页 |
·指令介绍 | 第44-46页 |
·握手指令 | 第45页 |
·设置采样率指令 | 第45页 |
·设置脉冲通道 | 第45页 |
·数据采集指令 | 第45页 |
·结束指令 | 第45-46页 |
·ADC时序控制 | 第46-48页 |
·ADC触发控制 | 第46-47页 |
·ADC数据的读取 | 第47-48页 |
第5章 电能表校验中的应用 | 第48-70页 |
·前端信号调理 | 第48-49页 |
·电压信号调理 | 第48-49页 |
·电流信号调理 | 第49页 |
·关口电能农及其校验 | 第49-50页 |
·关口电能表介绍 | 第49页 |
·关口电能表校验 | 第49-50页 |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介绍 | 第50-52页 |
·虚拟仪器的概念 | 第50-51页 |
·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VIEW | 第51-52页 |
·上位机软件总体框架和功能介绍 | 第52-53页 |
·上位机软件总体框架 | 第52页 |
·上位机软件功能介绍 | 第52-53页 |
·三相电参数测量的LabVIEW实现 | 第53-54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4-57页 |
·软件工作流程 | 第57-65页 |
·主界面 | 第58-59页 |
·通讯参数设置模块 | 第59-60页 |
·用户和被校表参数输入模块 | 第60-62页 |
·关口表校验模块 | 第62-64页 |
·实验室校准模块 | 第64-65页 |
·测试结果 | 第65-70页 |
·测试框架 | 第65-66页 |
·各通道采样稳定度测试 | 第66-67页 |
·系统误差稳定度测试 | 第67-68页 |
·系统准确度测试 | 第68-69页 |
·测试和应用结论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录B 光纤式现场电能表校验仪实物图 | 第76-77页 |
附录C PCB版图 | 第77-78页 |
附录D 部分程序代码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