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文章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虚拟企业及相关理论 | 第17-31页 |
| ·虚拟企业 | 第17-24页 |
| ·虚拟企业内涵 | 第17-18页 |
| ·虚拟企业与其他概念的比较 | 第18-19页 |
| ·虚拟企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 ·虚拟企业的优势 | 第20-22页 |
| ·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 | 第22-24页 |
| ·虚拟企业类生物方法 | 第24-30页 |
| ·企业仿生学的产生和内涵 | 第24-25页 |
| ·虚拟企业类生物行为分析 | 第25-27页 |
| ·企业的基因 | 第27-28页 |
| ·企业类生物法的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于基因重组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 | 第31-45页 |
| ·基因重组方法 | 第31-32页 |
|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 ·建立知识基因库 | 第33-35页 |
|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 | 第35-41页 |
| ·选择一个合作伙伴 | 第36-38页 |
| ·选择多个合作伙伴 | 第38-41页 |
| ·实例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虚拟企业的知识转移 | 第45-54页 |
| ·基因复制 | 第45-46页 |
| ·虚拟企业的知识转移和基因复制 | 第46-49页 |
|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四种模式 | 第46-47页 |
| ·虚拟企业的知识基因复制 | 第47-49页 |
|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 | 第49-53页 |
| ·双方叫价拍卖模型 | 第49-50页 |
| ·企业激励员工隐性知识共享和转移的双方叫价拍卖模型 | 第50页 |
| ·交易分析 | 第50-51页 |
| ·基于信任度的重复博弈 | 第51-52页 |
| ·应用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面向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4-62页 |
| ·现有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分析 | 第54-55页 |
| ·系统设计 | 第55-59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55-56页 |
| ·系统流程和框架设计 | 第56-57页 |
| ·系统主要功能 | 第57-59页 |
| ·系统实现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研究总结 | 第62-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