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9页 |
导论 | 第19-48页 |
第一节 近代西方道德理性主义与道德情感主义的分野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的复兴 | 第22-29页 |
第三节 道德心理学中的移情研究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学界研究综述 | 第31-42页 |
一、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同情的研究状况 | 第31-34页 |
二、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移情的研究状况 | 第34-42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42-4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2-4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第一章 移情的概念 | 第48-57页 |
第一节 移情的美学缘起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移情的内涵 | 第50-57页 |
一、移情是什么 | 第50-53页 |
二、移情不是什么 | 第53-57页 |
第二章 18世纪英国的道德情感论 | 第57-73页 |
第一节 莎夫茨伯里、哈奇森的“道德感” | 第57-60页 |
第二节 休谟的同情论 | 第60-65页 |
第三节 亚当·斯密的情感共鸣论 | 第65-69页 |
第四节 同情伦理学谱系中不同的同情观 | 第69-73页 |
第三章 移情与道德发展:当代多元视域 | 第73-103页 |
第一节 移情是影响道德发展的首要因素 | 第73-84页 |
一、移情的发生机制 | 第73-77页 |
二、移情的发展阶段 | 第77-79页 |
三、移情是影响道德发展的首要因素 | 第79-84页 |
第二节 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功能 | 第84-94页 |
一、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 | 第84-85页 |
二、移情一定能导致亲社会行为吗? | 第85-88页 |
三、旁观者模型中移情忧伤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88-91页 |
四、内疚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91-94页 |
第三节 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信息功能 | 第94-99页 |
一、移情-利他主义假说 | 第94-97页 |
二、移情的信息功能 | 第97-99页 |
第四节 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 | 第99-103页 |
第四章 移情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 | 第103-118页 |
第一节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 第103-111页 |
一、两种不同的道德发展取向 | 第103-105页 |
二、关系中的关怀 | 第105-109页 |
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引发的争议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中的移情观 | 第111-118页 |
一、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情感主义路线 | 第111-113页 |
二、关怀关系中的“移情”观 | 第113-118页 |
第五章 移情的关怀伦理学:当代道德情感主义新进路 | 第118-132页 |
第一节 以行为者为基础的美德伦理学 | 第118-123页 |
第二节 关怀:伦理学的总方法 | 第123-128页 |
第三节 移情:关怀的主要心理机制 | 第128-132页 |
结语:移情—构建普世伦理的基础与希望 | 第132-1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1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