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导言 | 第17-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21-2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9-31页 |
第一章 恩格尔哈特与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转向 | 第31-50页 |
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发展和理论探索 | 第32-44页 |
第二节 恩格尔哈特:多元境遇、理性差异与生命伦理学的转折 | 第44-50页 |
第二章 允许原则的历史-理论语境 | 第50-67页 |
第一节 语境之一:后现代与道德多元化 | 第50-55页 |
第二节 语境之二:理性的有限性 | 第55-64页 |
第三节 语境之三:自由主义的影响 | 第64-67页 |
第三章 医患关系:建构允许原则的基础 | 第67-79页 |
第一节 医学知识的客观性考察 | 第67-70页 |
第二节 医生权威的批判性审视 | 第70-76页 |
第三节 允许原则的提出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允许原则的要件、论证及其意义 | 第79-105页 |
第一节 允许原则的构成要件及允许原则的优先性 | 第79-94页 |
第二节 允许原则的意义 | 第94-96页 |
第三节 对允许原则及其论证的评价 | 第96-105页 |
第五章 允许原则与中国的医疗卫生实践 | 第105-116页 |
第一节 生命伦理学的“西学东渐” | 第105-111页 |
第二节 知情同意和中国的医患关系 | 第111-113页 |
第三节 允许原则对中国的可能影响 | 第113-11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3-12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