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理论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目的 | 第12-13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3-15页 |
·选题的现实依据 | 第13-14页 |
·选题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多视角下的适度消费 | 第19-30页 |
·经济学视角 | 第19-20页 |
·文化视角 | 第20-21页 |
·伦理学视角 | 第21-22页 |
·生态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 第22-30页 |
·生态文明的基本结构 | 第24-26页 |
·人与人的和谐 | 第24-25页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5-26页 |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6-30页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适度消费强调可持续发展 | 第26-27页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适度消费强调自然界自身具有内在价值 | 第27-28页 |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适度消费强调物物相关 | 第28页 |
·生态文明理论强调生态平衡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适度消费观的历史沿革 | 第30-36页 |
·中西传统适度消费观的主要核心内容 | 第30-32页 |
·中国传统适度消费观的发展 | 第30-31页 |
·西方传统适度消费观 | 第31-32页 |
·传统适度消费观的缺陷 | 第32-36页 |
·传统适度消费观逻辑起点的特点 | 第33页 |
·传统适度消费观内涵上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传统适度消费观主体上的缺陷性 | 第34页 |
·传统适度消费观“度”的不完全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适度消费观的现实考察 | 第36-41页 |
·经济学考察 | 第36-37页 |
·哲学考察 | 第37-38页 |
·社会学考察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生态文明对适度消费观的发展 | 第41-48页 |
·丰富了适度消费观理论 | 第41-45页 |
·输入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 第41-42页 |
·注入了“德性”生态人格的思想 | 第42页 |
·适度消费观强调消费内容结构的平衡 | 第42-44页 |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平衡 | 第42-43页 |
·一次性消费与循环消费相平衡 | 第43页 |
·近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相平衡 | 第43-44页 |
·引入绿色消费与和谐消费的概念 | 第44页 |
·强化了生态需求在消费需求中的比重 | 第44-45页 |
·扩充了适度消费的维度 | 第45页 |
·生态文明视角下适度消费观的实现途径 | 第45-48页 |
·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45-46页 |
·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 | 第46-47页 |
·技术方式的转变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