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中国特色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言第11-26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选题目的第11页
     ·选题意义第11-13页
   ·选题理论依据第13-18页
     ·马克思恩格斯论住房问题第13-16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3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8-22页
     ·国外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第22-23页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3-24页
     ·研究思路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24-26页
     ·主要内容第24-25页
     ·本文创新点第25-26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第26-30页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第26-27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基石第26页
     ·中国特色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第26-27页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基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第27-28页
     ·“以人为本”体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第27页
     ·“以人为本”深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标价值的认识第27-28页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现实意义第28-30页
     ·中国特色保障性住房制度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第28页
     ·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第28-30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保障性住房改革制度的确立与特点第30-36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确立第30-33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制度第30-31页
       ·建国初期的较快发展时期第30页
       ·住房建设低潮和短暂恢复时期第30-31页
     ·住房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和试点阶段第31-32页
     ·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阶段第32页
     ·住房制度的深化发展阶段第32-33页
     ·住房制度的调整创新阶段第33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特点第33-36页
     ·保障主体第33页
     ·保障对象第33-34页
     ·保障范围第34页
     ·保障模式第34-36页
第四章 我国现阶段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第36-43页
   ·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问题第36-41页
     ·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增长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第36-37页
     ·保障资金落实不到位影响社会稳定第37-38页
     ·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不足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8-39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引发大量利益矛盾第39页
     ·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第39-40页
     ·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滞后减缓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第40-41页
   ·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41-43页
     ·历史原因第41页
     ·社会发展因素第41-42页
     ·制度缺陷因素第42-43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思路和政策建议第43-48页
   ·缩小地域差距,扩大保障覆盖面第43-44页
     ·实现住房困难家庭全覆盖第43页
     ·完善保障扩展到“夹心层”群体第43-44页
   ·完善财政政策扩大保障资金渠道第44-45页
     ·动员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第44页
     ·调整城镇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税收政策第44-45页
   ·科学发展,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第45-46页
     ·构建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土地规划机制第45页
     ·构建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和监督机制第45-46页
   ·维护社会公平,完善保障准入和退出机制第46-47页
     ·加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准入机制建设第46页
     ·加强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建设第46-47页
   ·促进住房市场和谐,完善住房管理制度第47-48页
     ·健全住房分配制度,促进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完善第47页
     ·健全保障性住房法律体系,促进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的完善第47-48页
总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街头摊贩的生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适度消费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