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中文文摘 | 第7-11页 |
| 目录 | 第11-15页 |
| 绪论 | 第15-27页 |
| 一、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 | 第15-16页 |
| 二、高山榕及其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 | 第16-17页 |
| 三、雄性多型现象 | 第17-18页 |
| (一) 内分泌机制的调节与雄性多型现象 | 第17页 |
| (二) 交配策略与雄性多型现象 | 第17-18页 |
| (三) 环境与雄性多型现象 | 第18页 |
| (四) 雄性多型现象研究方向展望 | 第18页 |
| 四、线粒体和核糖体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 第18-25页 |
| (一) 线粒体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 1. 昆虫mtDNA的组成 | 第19页 |
| 2. 昆虫mtDNA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 3. 昆虫mtDNA进化特点 | 第20页 |
| 4. COI基因的应用 | 第20-22页 |
| 5. Cytb的应用 | 第22-23页 |
| (二) 核糖体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 第23-25页 |
| 1. rDNA的组成 | 第23-24页 |
| 2. ITS基因 | 第24-25页 |
| 五 数据的联合分析 | 第25-27页 |
| (一) 多基因片段联合分析 | 第25页 |
| (二) 多种手段联合分析 | 第25-27页 |
| 第一章 运用COI、Cytb、ITS2序列鉴定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蜂的物种身份 | 第27-61页 |
| ·材料 | 第27-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1页 |
| ·实验样品的保存 | 第29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页 |
| ·模板DNA质量检测与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 ·PCR扩增 | 第30-31页 |
| ·PCR产物检测和测序 | 第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 ·目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31-54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线粒体COI | 第31-40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31-34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34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34-38页 |
| ·COI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38-40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线粒体Cytb | 第40-47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40-42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42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42-46页 |
| ·Cytb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46-47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核糖体ITS2 | 第47-54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47-50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50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50-53页 |
| ·ITS2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61页 |
| ·乙醇固定样品的优点 | 第54-55页 |
| ·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 第55-56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56-57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 ·高山榕Eupristina属寄生榕小蜂核糖体ITS2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58-61页 |
| 第二章 运用COI、Cytb、ITS2分子手段揭示雄性多型现象 | 第61-89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 ·目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 第63-84页 |
| ·榕小蜂线粒体COI测序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63-66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66-67页 |
| ·COI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67-69页 |
| ·COI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69-70页 |
| ·榕小蜂线粒体Cytb测序结果分析 | 第70-77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70-73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73页 |
| ·Cytb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73-76页 |
| ·Cytb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76-77页 |
| ·榕小蜂核糖体ITS2测序结果分析 | 第77-84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分析 | 第77-80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碱基替换统计 | 第80-81页 |
| ·ITS2部分基因序列遗传距离计算 | 第81-83页 |
| ·ITS2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9页 |
| ·榕小蜂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84-86页 |
| ·榕小蜂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86-87页 |
| ·榕小蜂核糖体ITS2基因片段结果讨论 | 第87-89页 |
| 第三章 结论 | 第89-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