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6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3-23页 |
·太阳能电池原理 | 第13页 |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 | 第13-16页 |
·国外发展历史 | 第13-15页 |
·国内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太阳能电池研究和开发 | 第16-22页 |
·单晶硅电池 | 第16-17页 |
·多晶硅电池 | 第17-18页 |
·非晶硅薄膜电池 | 第18-19页 |
·化合物薄膜电池 | 第19-20页 |
·有机聚合物电池 | 第20-21页 |
·染料敏化纳米晶电池 | 第21页 |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 第22-23页 |
·电子浆料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及其组成材料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正面银浆用银粉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正面银浆用玻璃粉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正面银浆用有机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正面银浆的研究进展 | 第30-33页 |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 第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6-50页 |
·试剂 | 第36-37页 |
·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 | 第38-41页 |
·银粉的制备方法 | 第38-39页 |
·有机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39页 |
·正面银浆的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生产工序 | 第40-41页 |
·检测手段及方法 | 第41-50页 |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41页 |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41页 |
·银粉的比表面积测试 | 第41-42页 |
·银粉的振实密度测试 | 第42-43页 |
·银粉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度测试及确定方法 | 第43-47页 |
·银粉的粒度分布测试 | 第47页 |
·浆料的粘度测试 | 第47页 |
·浆料的细度测试 | 第47-48页 |
·电池的电性能测试 | 第48页 |
·电池栅线的附着力测试 | 第48页 |
·电池栅线的金相显微测试 | 第48页 |
·银粉的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用银粉的制备 | 第50-104页 |
·引言 | 第50页 |
·理论分析 | 第50-59页 |
·简述 | 第50-52页 |
·银粒子的液相成核及长大原理 | 第52-56页 |
·银粒子的成核 | 第52-54页 |
·银粒子的长大 | 第54-56页 |
·银粒子的分散原理 | 第56-59页 |
·以水合肼作还原剂的初步探索 | 第59-63页 |
·硝酸银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分散剂种类的影响 | 第62-63页 |
·以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的探索 | 第63-99页 |
·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64-90页 |
·分散剂种类的影响 | 第65-68页 |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68-70页 |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滴液速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还原剂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分散剂加入方式的影响 | 第78-80页 |
·硝酸银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80-82页 |
·滴液顺序的影响 | 第82-8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后处理工艺的影响 | 第86-87页 |
·优化工艺 | 第87-89页 |
·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银粉的性能评价 | 第89-90页 |
·正交实验研究 | 第90-97页 |
·因素与水平 | 第90页 |
·结果 | 第90-91页 |
·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优化工艺 | 第95-97页 |
·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银粉的性能评价 | 第97页 |
·两种设计方法制备的银粉的比较 | 第97-99页 |
·聚乙烯醇分散机理 | 第99-102页 |
·化学吸附 | 第99-101页 |
·物理吸附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四章 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用银粉对电池的影响 | 第104-118页 |
·引言 | 第104页 |
·银粉的分散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银粉的振实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08-114页 |
·银粉在浆料中的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用有机载体的制备及其对电池的影响 | 第118-138页 |
·引言 | 第118-119页 |
·各组分的性质及选择依据 | 第119-123页 |
·溶剂 | 第119-122页 |
·助剂 | 第122-123页 |
·增稠剂 | 第122页 |
·触变剂 | 第122-123页 |
·有机载体配方对电池的影响 | 第123-130页 |
·对电池印刷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8页 |
·增稠剂对电池丝网印刷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触变剂对电池正面栅线厚膜高宽比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增稠剂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触变剂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有机载体含量对电池的影响 | 第130-136页 |
·有机载体含量对电池正面栅线烧结厚膜微结构的影响 | 第130-135页 |
·有机载体含量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正面银浆的制备、印刷、烘干及烧结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38-154页 |
·引言 | 第138页 |
·银浆粉末混合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银浆固液混合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银浆研磨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银浆丝网印刷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银浆烘干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银浆烧结工艺对电池的影响 | 第145-147页 |
·由湿态银粉直接配制浆料的新工艺 | 第147-148页 |
·优化结果 | 第148-151页 |
·优化的银浆配方和工艺条件 | 第148-149页 |
·优化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银浆的技术指标 | 第149-150页 |
·优化的银浆与国际同期同类一流产品的性能比较 | 第150-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6页 |
·结论 | 第154-155页 |
·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致谢 | 第166-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