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抑郁 | 第10-15页 |
·抑郁的界定 | 第10页 |
·抑郁的理论阐释 | 第10-14页 |
·抑郁的测量 | 第14-15页 |
·积极心理资本 | 第15-18页 |
·积极心理资本的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积极心理资本的涵义 | 第16页 |
·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适应 | 第18-22页 |
·适应的界定 | 第18页 |
·适应的主要理论 | 第18-21页 |
·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假设 | 第22-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6页 |
·工具一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 | 第24-25页 |
·工具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 | 第25页 |
·工具三 流调中心抑郁调查问卷(CES-D) | 第25-26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6-44页 |
·高中生适应、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的描述性结果 | 第26-27页 |
·高中生适应、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的描述性结果 | 第26页 |
·高中生适应六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6-27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中四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27页 |
·高中生抑郁描述统计结果 | 第27页 |
·各量表的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 | 第27-31页 |
·人口学变量在适应、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上的差异检验 | 第27-29页 |
·适应、积极心理资本和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29页 |
·适应、积极心理资本、抑郁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9-31页 |
·积极心理资本、适应与抑郁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积极心理资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31页 |
·适应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31-32页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32-44页 |
·适应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32-34页 |
·适应各维度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34-42页 |
·适应及其分维度的效应分解 | 第42-44页 |
5 研究讨论 | 第44-51页 |
·高中生抑郁状况分析 | 第44-45页 |
·高中生抑郁总体状况分析 | 第44页 |
·高中生抑郁的年级差异 | 第44页 |
·高中生抑郁的性别差异 | 第44-45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状况分析 | 第45页 |
·高中生适应状况分析 | 第45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适应与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与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46页 |
·高中生适应与抑郁的相关分析 | 第46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适应与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高中生适应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 第47页 |
·高中生适应在积极心理资本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7页 |
·理论贡献和教学建议 | 第47-50页 |
·理论贡献 | 第47-48页 |
·教学建议 | 第48-50页 |
·本研究的不足和步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