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3页 |
·我国玉米品种改良历程 | 第7-11页 |
·品种扩散 | 第11-19页 |
·品种扩散的理论基础——农业技术创新扩散 | 第11-15页 |
·品种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品种扩散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玉米杂交种扩散的数学模型 | 第23-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扩散的总体理论曲线及其特征 | 第2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年种植面积上千万亩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 第29页 |
·年种植面积达百万亩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 第29-30页 |
·种植面积处于上升阶段玉米杂交种扩散特征 | 第30页 |
·杂交种经济寿命和年最大种植面积对累计推广面积的贡献 | 第30页 |
·品种数与各杂交种最大种植面积及经济寿命的关系 | 第30-31页 |
·骨干杂交种与自交系对玉米种植面积的贡献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56页 |
第四章 不同年代育成玉米杂交种的特征分析 | 第56-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数据来源 | 第56页 |
·图片制作 | 第56-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生物学性状 | 第57-59页 |
·玉米杂交种株型变化状况 | 第59页 |
·玉米杂交种品种类型与籽粒品质状况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玉米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 | 第6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数据来源 | 第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180 个玉米杂交种年最大种植面积模型的估计 | 第63-64页 |
·180 个玉米杂交种经济寿命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64-65页 |
·不同生态区对玉米杂交种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 | 第65-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产量项的影响 | 第69页 |
·总品种数的影响 | 第69页 |
·常数项的影响 | 第69-71页 |
第六章 杂交种选育与扩散成功的典型 | 第71-79页 |
·中单2 号 | 第71-74页 |
·郑单958 | 第74-79页 |
第七章 讨论及建议 | 第79-83页 |
·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 第79-80页 |
·高产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题 | 第80-82页 |
·品质育种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