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干旱和盐渍化对植物的危害 | 第10-12页 |
·干旱和盐渍化的问题 | 第10-11页 |
·干旱协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11-12页 |
·直接盐害 | 第12页 |
·间接盐害 | 第12页 |
·盐害破坏正常代谢 | 第12页 |
2. 植物抗旱耐盐的生理指标 | 第12-15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3-14页 |
·可溶性糖含量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4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4页 |
·根活力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4页 |
·丙二醛含量与抗逆性的关系 | 第14-15页 |
3. 植物抗旱耐盐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抗旱的分子机制 | 第15页 |
·耐盐的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活性氧自由基清除机制 | 第15-16页 |
·渗透调节物质解毒机制 | 第16页 |
4. 棉花抗旱耐盐的研究 | 第16-20页 |
·干旱和盐渍对棉花的危害 | 第16-17页 |
·干旱对棉花的危害 | 第16页 |
·盐渍对棉花的危害 | 第16-17页 |
·棉花的抗旱性与耐盐性区别 | 第17页 |
·植物抗旱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17-20页 |
·基因克隆的方法 | 第17页 |
·已克隆与抗旱耐盐相关的基因 | 第17-20页 |
5. mRNA 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及原理 | 第20-27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概述 | 第20-21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点 | 第22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22-25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mRNA 差异显示技术改进方法 | 第23-25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应用及其前景 | 第25-26页 |
·在植物抗逆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植物盐胁迫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页 |
·植物抗旱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页 |
·展望 | 第26-27页 |
6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8-65页 |
第一章 棉花品种(系)抗旱耐盐性的筛选 | 第28-38页 |
1. 材料及试剂 | 第28-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试验用具及设备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31页 |
·采用种子萌发胁迫指数法鉴定棉花苗期抗旱耐盐性 | 第29-30页 |
·浸种 | 第29页 |
·发芽 | 第29页 |
·发芽率和相对成活苗率计算 | 第29页 |
·棉花种质苗期抗旱耐盐性评价标准 | 第29-30页 |
·水培法筛选棉花真叶期抗旱耐盐材料最大胁迫浓度 | 第30-31页 |
·完全营养液的配制 | 第30页 |
·材料处理的设置 | 第30-31页 |
·棉花水培过程 | 第31页 |
·棉花真叶期最大胁迫浓度筛选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棉花苗期抗旱耐盐级别的鉴定结果 | 第31-33页 |
·抗旱耐盐各棉花品种(系)最大胁迫浓度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促进棉种发芽的有利条件及棉花的发芽率的测定 | 第35页 |
·棉种发芽方法 | 第35页 |
·棉种发芽温度 | 第35页 |
·棉花发芽率的测定 | 第35页 |
·以PEG_(6000) 和NaCl 进行胁迫诱导 | 第35-36页 |
·PEG_(6000) 作为一种理想的抗旱胁迫诱导剂 | 第35-36页 |
·用NaCl 作耐盐胁迫诱导剂 | 第36页 |
·棉花抗旱耐盐性鉴定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棉花品种(系)抗旱、耐盐生理指标的鉴定 | 第38-56页 |
1. 材料 | 第38页 |
2. 试剂仪器及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试剂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实验设计 | 第39页 |
3. 抗旱生理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抗旱(敏旱)组材料的组成 | 第39页 |
·PEG_(6000) 胁迫前后棉花生理指标变化量的分析 | 第39-45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40-4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变化 | 第42-43页 |
·根活力的变化 | 第43-44页 |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44-45页 |
4. 耐盐生理的分析 | 第45-52页 |
·耐盐组材料的组成 | 第45-46页 |
·NaCl 胁迫前后生理指标变化量的分析 | 第46-52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 | 第48-50页 |
·根活力的变化 | 第50-51页 |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51-52页 |
5. 讨论 | 第52-56页 |
·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胁迫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胁迫对SOD 和POD 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54页 |
·胁迫对根活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胁迫对MDA 的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第三章 棉花抗旱耐盐基因相关cDNA 片段获得 | 第56-64页 |
1 材料 | 第56-57页 |
·抗旱耐盐材料 | 第56页 |
·RT-PCR 所用的引物 | 第56页 |
·实验试剂 | 第56-57页 |
·胁迫诱导所需试剂 | 第56页 |
·RNA 提取所需药品 | 第56页 |
·RT-PCR 所需药品 | 第56页 |
·电泳所需药品 | 第56-57页 |
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RNA 的提取 | 第57-58页 |
·材料的预处理 | 第57页 |
·器皿的预处理 | 第57页 |
·提取液配方法 | 第57-58页 |
·热硼酸/蛋白酶K 法提取RNA | 第58页 |
·RT-PCR 体系的建立 | 第58页 |
·测序样品的确定 | 第58页 |
·测序及同源性对比分析 | 第5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非胁迫诱导和胁迫诱导下棉苗对比 | 第58-59页 |
·高质量和高纯度RNA 的提取 | 第59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析 | 第59-60页 |
·回收条带的二次PCR 扩增 | 第60页 |
·测序结果 | 第60-62页 |
5 讨论 | 第62-64页 |
·热硼酸/ 蛋白酶K 法提取棉花总RNA | 第62页 |
·DDRT-PCR 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62-63页 |
·同源性与抗旱耐盐序列比对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