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导论 | 第9-16页 |
| 一、选题及其意义 | 第9-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呼唤网瘾动态跟踪反馈 | 第16-23页 |
| ·科学界定网瘾问题需要动态跟踪反馈 | 第16-18页 |
| ·网瘾时间难认定 需要跟踪反馈超量情况 | 第16-17页 |
| ·网瘾内容难掌控 需要跟踪反馈偏执状况 | 第17页 |
| ·网瘾程度难界定 需要跟踪反馈痴迷状态 | 第17-18页 |
| ·及时帮教网瘾对象需要动态跟踪反馈 | 第18-21页 |
| ·网吧网瘾难发现 呼唤社会增强跟踪反馈意识 | 第18-19页 |
| ·寝室网瘾难发现 呼唤学校建构跟踪反馈机制 | 第19-20页 |
| ·家庭网瘾难发现 呼唤家长参与跟踪反馈体系 | 第20-21页 |
| ·准确把握网瘾行为需要动态跟踪反馈 | 第21-23页 |
| ·上网工具多变 必须动态跟踪“点”反馈 | 第21页 |
| ·上网途径多变 必须动态跟踪“线”反馈 | 第21-22页 |
| ·上网地址多变 必须动态跟踪“面”反馈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建构大学生网瘾动态跟踪反馈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23-29页 |
| ·人本原则 | 第23-25页 |
| ·育人为本 | 第23页 |
| ·注重关怀 | 第23-24页 |
| ·保障成才 | 第24-25页 |
| ·求实原则 | 第25-26页 |
| ·反馈内容准确 | 第25页 |
| ·机制逻辑严谨 | 第25-26页 |
| ·跟踪切实可行 | 第26页 |
| ·监控合理合法 | 第26页 |
| ·效率原则 | 第26-29页 |
| ·灵敏跟踪 | 第26-27页 |
| ·快捷反馈 | 第27页 |
| ·运行高效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法建构网瘾动态跟踪反馈体系 | 第29-37页 |
| ·依据思想信息的本质表现建构网络技术反馈系统 | 第29-31页 |
| ·掌控上网时间信息建构网络终端上网计时管理反馈系统 | 第29-30页 |
| ·掌控上网内容信息建构网络终端信息内容甑别反馈系统 | 第30页 |
| ·全面掌控上网信息建构校园内外网络联动反馈系统 | 第30-31页 |
| ·运用思想信息的交互性建构群体自律反馈系统 | 第31-33页 |
| ·寝室与班级自律反馈系统 | 第31-32页 |
| ·党团学与社团组织自律反馈系统 | 第32-33页 |
| ·针对思想信息的多变性建构人机反馈联动系统 | 第33-35页 |
| ·人机反馈联动系统概述 | 第33-34页 |
| ·“人脉—网络”网瘾反馈青年志愿者行动 | 第34页 |
| ·“督导—报警”网瘾反馈导师救助行动 | 第34-35页 |
| ·大学生网瘾现象动态跟踪反馈体系的结构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反馈原理完善网瘾动态跟踪反馈运行方式 | 第37-44页 |
| ·反馈运行的基本要求 | 第37-39页 |
| ·网络技术跟踪反馈要合法自动报警要可靠 | 第37-38页 |
| ·群体自律跟踪反馈要充满热诚且职责分明 | 第38-39页 |
| ·人机反馈联动要注重协调且讲究方法 | 第39页 |
| ·系统运行的制度保障 | 第39-42页 |
| ·网络自动跟踪反馈的网瘾警示教育制度 | 第40页 |
| ·群体自律跟踪反馈的自我教育制度 | 第40-41页 |
| ·人机反馈联动的疏导教育制度 | 第41-42页 |
| ·跟踪反馈的实施步骤 | 第42-44页 |
| ·对象入网—及时跟踪检测 | 第42页 |
| ·上网超时—及时反馈报警 | 第42-43页 |
| ·流连忘返—现场检校救助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