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产生和演变过程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 | 第12-16页 |
一、黑社会含义 | 第12-13页 |
二、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组织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 | 第17-21页 |
一、从欺压群众到拉拢人心 | 第19页 |
二、从直接夺利到智能经济犯罪 | 第19页 |
三、从“硬拳头”到钻市场经济空子 | 第19-20页 |
四、从寻求保护伞到与自我打伞结合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结合相关概念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 | 第21-28页 |
第一节 与一般犯罪集团关系的界定 | 第21页 |
第二节 与恶势力关系的界定 | 第21-23页 |
一、结构的组织性 | 第22页 |
二、行为的随意性 | 第22页 |
三、社会危害性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与邪教组织关系的界定 | 第23-24页 |
一、宣扬首要分子的形式不同 | 第23页 |
二、召集成员手段不同 | 第23页 |
三、危害对象不同 | 第23-24页 |
四、政治要求不同 | 第24页 |
第四节 与恐怖组织关系的界定 | 第24-25页 |
一、犯罪目的的差异 | 第24-25页 |
二、手段方式的差异 | 第25页 |
三、涉及势力范围的差异 | 第25页 |
四、组织结构的差异 | 第25页 |
第五节 交叉罪名的认定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对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法律特征的界定 | 第28-35页 |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特征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 | 第30-32页 |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特征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