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恶意透支的概念及其理论界定 | 第12-15页 |
一、恶意透支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恶意透支的理论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15-21页 |
一、积少成多型恶意透支 | 第16-17页 |
二、骗领信用卡型恶意透支 | 第17页 |
三、交叉担保型恶意透支 | 第17-18页 |
四、内外勾结型恶意透支 | 第18页 |
五、私相授受型恶意透支 | 第18-19页 |
六、黑卡型恶意透支 | 第19页 |
七、拆东墙补西墙型恶意透支 | 第19-20页 |
八、转为公司经营活动型恶意透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认定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客观要件——“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认定 | 第21-24页 |
一、“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理解 | 第21-22页 |
二、“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未还”要件认定的几个问题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主体要件——“持卡人”的理解与认定 | 第24-26页 |
一、“持卡人”的理解 | 第24-25页 |
二、“持卡人”的认定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与认定 | 第26-30页 |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 | 第26页 |
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关系 | 第26-27页 |
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具体认定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罪与非罪”问题 | 第30-33页 |
一、恶意透支犯罪数额的计算问题 | 第30-31页 |
二、关于协议透支行为的定性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共同犯罪问题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如何把握和认定《解释》从轻处理的两种情形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