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新仲裁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重新仲裁制度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重新仲裁的含义与起源 | 第12-15页 |
一、重新仲裁含义与起源 | 第12-13页 |
二、重新仲裁和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重新仲裁的意义和缺陷 | 第15-17页 |
一、重新仲裁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重新仲裁的缺陷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其他国家的有关理论及实践 | 第17-41页 |
第一节 可重新仲裁的情形 | 第17-32页 |
一、提起重新仲裁的案件范围 | 第17-20页 |
二、可重新仲裁的情形 | 第20-32页 |
第二节 重新仲裁程序问题 | 第32-41页 |
一、程序的启动 | 第32-34页 |
二、进行重新仲裁的主体 | 第34-36页 |
三、重新仲裁的审理范围 | 第36页 |
四、重新仲裁的审理期限 | 第36-37页 |
五、重新仲裁的法律效果 | 第37-39页 |
六、重新仲裁裁决的追诉 | 第39-40页 |
七、重新仲裁的费用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我国重新仲裁的相关规定及评析 | 第41-45页 |
一、《仲裁法》的相关规定 | 第41-42页 |
二、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三、法院实施意见 | 第43-44页 |
四、重新仲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45-53页 |
一、双轨制下国内仲裁、涉外仲裁 | 第45-47页 |
二、可重新仲裁情形的完善 | 第47-50页 |
三、重新仲裁程序问题的完善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