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的犯目的的确定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目的犯的概念与分类 | 第12-25页 |
(一) 犯罪目的及其与犯罪故意的区别 | 第12-16页 |
1、犯罪目的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3页 |
2、犯罪目的的分类 | 第13-14页 |
3、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的区别 | 第14-16页 |
(二) 目的犯及其目的本质 | 第16-25页 |
1、目的犯的概念 | 第16-18页 |
2、目的犯的分类 | 第18-21页 |
3、目的犯的目的本质 | 第21-25页 |
二、犯罪目的的证明困境 | 第25-33页 |
(一) 犯罪目的证明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二) 犯罪目的证明困境带来的问题 | 第27-29页 |
1、口供问题 | 第27-28页 |
2、效率问题 | 第28-29页 |
(三) 犯罪目的证明困境的出路选择 | 第29-33页 |
1、证明困境的可能出路之一:疑罪从无 | 第29-30页 |
2、证明困境的可能出路之二:刑事推定 | 第30-31页 |
3、笔者的选择:刑事推定 | 第31-33页 |
三、目的确定的推定化 | 第33-46页 |
(一) 推定的概念与分类 | 第33-36页 |
1、推定的概念 | 第33-34页 |
2、推定的分类 | 第34-36页 |
(二) 推定的价值分析与风险防范 | 第36-39页 |
1、推定的价值分析 | 第36-37页 |
2、推定的风险防范 | 第37-39页 |
(三) 推定在目的确定中的具体运用 | 第39-46页 |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推定 | 第39-43页 |
2、贪污贿赂犯罪中主观目的的推定 | 第43-46页 |
四、对我国刑法目的犯的完善——以目的确定为视角 | 第46-50页 |
(一) 我国刑法目的犯立法简析 | 第46-47页 |
(二) 我国刑法目的犯的反思 | 第47-48页 |
(三) 我国刑法目的犯的完善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