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

绪论第1-20页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第20-33页
 一、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产生第20-22页
 二、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演变第22-29页
  1. 氏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始源第23-24页
  2. 私有制形成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发展第24-25页
  3. 等级、阶级出现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演变第25-27页
  4. 石牌类型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独特性第27-29页
 三、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禁忌、图腾崇拜第29-33页
  1.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禁忌第29-31页
  2.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图腾崇拜第31-33页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上)第33-71页
 一、 社会组织与头领习惯法第33-44页
  1. 壮族寨老制第33-34页
  2. 苗族议榔制第34页
  3. 瑶族石牌制和瑶老制第34-36页
  4. 侗族会款制第36-37页
  5. 傣族村社制第37-38页
  6. 景颇族山官制第38-39页
  7. 赫哲族“哈拉莫昆”制第39页
  8. 鄂温克族“毛哄”制第39-40页
  9. 达斡尔“哈拉和莫昆”制第40-41页
  10. 藏族等级制第41-42页
  11. 彝族家支制第42页
  12. 高山族部落制第42-43页
  13. 哈萨克“阿吾勒”制第43页
  14. 基诺族村社长老制第43-44页
 二、 婚姻习惯法第44-55页
  1. 婚姻成立第44-46页
  2. 婚姻缔结程序第46-49页
  3. 夫妻关系第49-51页
  4、 离婚第51-55页
 三、 家庭及继承习惯法第55-62页
  1. 家族、家庭、父母子女关系第55-58页
  2. 财产继承第58-62页
 四、 丧葬、宗教信仰及社会交往的习惯法第62-71页
  1. 丧葬第63-65页
  2. 宗教信仰、宗教活动第65-68页
  3. 社会交往第68-71页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中)第71-101页
 一、 生产及分配习惯法第71-78页
  1. 农业生产第71-74页
  2. 狩猎组织与生产第74-76页
  3. 猎获物分配第76-77页
  4. 渔业组织、生产与渔产品分配第77-78页
  5. 采集第78页
 二、 所有权习惯法第78-86页
  1. 一般财产所有权第79-80页
  2. 山林土地所有、占有、使用权第80-84页
  3. 牧场、草场占有权第84-86页
  4. 渔场占有、使用权第86页
 三、 债权习惯法第86-101页
  1. 土地买卖第86-88页
  2. 土地典当第88-90页
  3. 租佃第90-93页
  4. 雇佣第93-95页
  5. 借贷第95-99页
  6. 商品交换第99-101页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下)第101-131页
 一、 刑事习惯法第101-114页
  1. 故意杀人的处罚第101-103页
  2. 过失杀人的处罚第103页
  3. 殴斗、伤害的处罚第103-104页
  4. 偷盗的处罚第104-108页
  5. 强奸的处罚第108-109页
  6、 通奸的处罚第109-111页
  7. 损坏财产的处罚第111-112页
  8. 违犯公共利益的处罚第112-113页
  9. 抢劫的处罚第113页
  10、 拐带的处罚第113-114页
 二、 调解处理审理习惯法第114-131页
  1. 调解处理审理第114-120页
  2. 神判第120-127页
  3. 械斗第127-131页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特征、功能第131-147页
 一、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第131-133页
 二、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征第133-137页
  1. 民族性第133页
  2. 地域性第133-134页
  3. 强制性第134-135页
  4. 稳定性第135-137页
 三、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功能第137-141页
  1.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第137-140页
  2.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功能第140-141页
 四、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第141-147页
  1. 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含义第141-142页
  2. 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结构第142-144页
  3. 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的特点第144-147页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实表现第147-178页
 一、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实表现第147-160页
  1. 大瑶山团结公约、乡规民约第147-151页
  2. 活跃的家支第151-153页
  3. 赔命价的现实表现第153-156页
  4. 流传至今的“阿肖婚”、“安达婚”、“伙婚”第156-159页
  5. 护林组的“警标”第159-160页
 二、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具有现实影响的原因第160-164页
  1.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第160-161页
  2.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体地位第161-162页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62页
  4. 习惯法观念的广泛存在第162-163页
  5. 习惯法包含有积极因素第163页
  6. 国家司法、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第163-164页
 三、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第164-178页
  1.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第164-168页
  2. 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习惯法第168-171页
  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一致与冲突第171-175页
  4. 正确处理国家制定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第175-178页
结语第178-179页
附录: 第179-183页
 罗香七村石牌第179-180页
 大瑶山团结公约第180-181页
 金秀瑶族自治县瓦窑屯村规民约第181-183页
主要参考书目第183-189页
后记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
下一篇:近代三大基本刑法原则对《大清新刑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