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钛及其表面氧化膜 | 第10页 |
1.2 生物活性 | 第10-14页 |
1.3 钛和钛合金表面的生物活化方法 | 第14-16页 |
1.4 钛和钛合金生物活化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 对钛生物活化机理研究现状的评述和本文立论依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金红石二氧化钛膜的表面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24-4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热氧化处理 | 第24-25页 |
2.2.2 羟基磷灰石在热氧化钛表面的形成 | 第25页 |
2.2.3 表面表征 | 第25-26页 |
2.3 结果 | 第26-34页 |
2.3.1 热处理后氧化钛膜的表面表征 | 第26-32页 |
2.3.2 羟基磷灰石的形成 | 第32-34页 |
2.4 讨论 | 第34-39页 |
2.5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锐钛矿二氧化钛膜的表面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40-46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1-44页 |
3.4 结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含钙的钛表面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7-55页 |
4.3.1 预钙化表面的表征 | 第47-50页 |
4.3.2 羟基磷灰石的沉积及其机理 | 第50-55页 |
4.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水蒸气处理对含钙的钛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的影响和涂层与底材的结合强度 | 第57-68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58-67页 |
5.3.1 水蒸气热处理 | 第58-59页 |
5.3.2 预钙化 | 第59-61页 |
5.3.3 羟基磷灰石的形成 | 第61-65页 |
5.3.4 涂层对底材的结合强度 | 第65-67页 |
5.4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含磷的钛表面表征与生物活性 | 第68-76页 |
6.1 引言 | 第68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6.3 结果 | 第69-73页 |
6.3.1 含磷的钛表面表征 | 第69-70页 |
6.3.2 磷酸钙涂层的形成 | 第70-73页 |
6.4 讨论 | 第73-74页 |
6.5 结论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钛表面氧化膜的表征与蛋白质吸附 | 第76-82页 |
7.1 引言 | 第76页 |
7.2 材料和方法 | 第76-77页 |
7.3 结果和讨论 | 第77-80页 |
7.4 结论 | 第80-82页 |
第八章 含钙、含磷的钛表面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表征与蛋白质吸附 | 第82-96页 |
8.1 引言 | 第82页 |
8.2 材料和方法 | 第82-83页 |
8.3 结果 | 第83-92页 |
8.3.1 BSA吸附和类骨羟基磷灰石涂层与BSA的反应 | 第83-87页 |
8.3.2 Ca和P的影响 | 第87-92页 |
8.4 讨论 | 第92-95页 |
8.5 结论 | 第95-96页 |
第九章 钛表面氧化膜的表征与成骨细胞吸附 | 第96-111页 |
9.1 引言 | 第96页 |
9.2 材料和方法 | 第96-97页 |
9.3 结果 | 第97-106页 |
9.3.1 热氧化处理钛的表面表征 | 第97-98页 |
9.3.2 成骨细胞培养 | 第98-100页 |
9.3.3 表面化学分析 | 第100-106页 |
9.4 讨论 | 第106-110页 |
9.5 结论 | 第110-111页 |
第十章 含钙、含磷的钛表面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表征与成骨细胞吸附 | 第111-121页 |
10.1 引言 | 第111页 |
10.2 材料和方法 | 第111-112页 |
10.3 结果 | 第112-118页 |
10.3.1 细胞培养前材料的表面表征 | 第112-113页 |
10.3.2 成骨细胞培养 | 第113-114页 |
10.3.3 表面化学分析 | 第114-118页 |
10.4 讨论 | 第118-120页 |
10.5 结论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