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变量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预测控制 | 第10-13页 |
·预测控制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1页 |
·预侧控制的工业应用情况 | 第11-13页 |
·嵌入式系统 | 第13-14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3-14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4页 |
·本研究开展的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系统设计 | 第17-23页 |
·系统介绍 | 第17-18页 |
·系统整体框架 | 第18-19页 |
·开发流程 | 第19-22页 |
·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硬件设计 | 第20页 |
·硬件测试 | 第20页 |
·操作系统移植 | 第20-21页 |
·驱动程序编写 | 第21页 |
·整体测试 | 第21页 |
·PC 上实现算法 | 第21页 |
·算法移植到EVC 平台下 | 第21页 |
·算法测试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 | 第23-39页 |
·单变量预测控制算法 | 第23-28页 |
·预测模型 | 第24-25页 |
·滚动优化 | 第25-27页 |
·反馈校正 | 第27-28页 |
·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 | 第28-36页 |
·预测模型 | 第29-31页 |
·滚动优化 | 第31-32页 |
·反馈校正 | 第32-33页 |
·多变量约束控制算法 | 第33-36页 |
·多变量DMC 算法的框架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变量工业控制器的硬件实现 | 第39-66页 |
·核心板 | 第40-48页 |
·CPU 53C2410 | 第40-44页 |
·SDRAM | 第44-46页 |
·Nand Flash | 第46-48页 |
·底板模块 | 第48-58页 |
·网络模块 | 第48-50页 |
·USB | 第50-52页 |
·UART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 第52-54页 |
·NOR Flash 存储器 | 第54-55页 |
·LCD 接口 | 第55-57页 |
·触摸屏接口 | 第57-58页 |
·供电模块组成 | 第58页 |
·AD/DA 扩展板 | 第58-65页 |
·SPI 接口的AD | 第59-60页 |
·SPI 接口的DA | 第60-61页 |
·IIC 接口的AD | 第61-62页 |
·IIC 接口的DA | 第62页 |
·线性光耦模块 | 第62-64页 |
·数字光耦模块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多变量工业控制器的软件实现 | 第66-87页 |
·WINCE5.0 操作系统 | 第66-73页 |
·WIMCE5.0 操作系统介绍 | 第66-67页 |
·WINCE5.0 裁剪方法 | 第67-69页 |
·WINCE5.0 下载方法 | 第69-73页 |
·驱动程序 | 第73-78页 |
·编写动态链接库文件 | 第73-76页 |
·编译驱动程序 | 第76-77页 |
·注册表设置 | 第77-78页 |
·应用程序 | 第78-86页 |
·EVC 程序界面 | 第78-82页 |
·程序结构 | 第82-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多变量工业控制器的系统仿真 | 第87-94页 |
·工业对象介绍 | 第87-88页 |
·仿真环境介绍 | 第88页 |
·仿真 | 第88-93页 |
·参数配置 | 第89页 |
·辨识参数 | 第89-90页 |
·Simulink 模型搭建 | 第90-91页 |
·运行情况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4-9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