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论文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渠道管理的理论介绍 | 第13-16页 |
·营销渠道基本概念 | 第13-16页 |
·营销渠道基本作用 | 第13页 |
·渠道结构 | 第13-14页 |
·渠道成员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中国联通ER市分公司营销渠道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6-28页 |
·通信行业渠道的含义和功能 | 第16页 |
·通信行业渠道的含义 | 第16页 |
·通信行业渠道的功能 | 第16页 |
·通信行业营销渠道框架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中国联通ER分公司简介 | 第17-18页 |
·本地区经济概况 | 第17页 |
·电信行业发展概况 | 第17页 |
·ER市联通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ER地区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第18-22页 |
·波特五力分析 | 第18-20页 |
·供应商 | 第19页 |
·潜在进入者 | 第19页 |
·购买者 | 第19-20页 |
·替代品 | 第20页 |
·竞争者 | 第20页 |
·ER联通公司SWOT分析 | 第20-22页 |
·公司的强势 | 第20-21页 |
·公司劣势 | 第21页 |
·潜在的机会 | 第21页 |
·外部威胁 | 第21-22页 |
·ER市联通渠道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ER市联通营销渠道的演进过程 | 第22-23页 |
·ER市联通营销渠道现状 | 第23-26页 |
·与对手相比的数量 | 第23-24页 |
·渠道佣金构成 | 第24-25页 |
·各渠道发展用户比例 | 第25页 |
·各渠道发展用户的有效性分析 | 第25-26页 |
·ER市联通营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中国联通ER市分公司营销渠道管理对策 | 第28-45页 |
·营销渠道规划设计 | 第28-31页 |
·营销渠道规划设计思路及原则 | 第28-29页 |
·营销渠道规划设计思路 | 第28页 |
·营销渠道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28-29页 |
·营销渠道的构成 | 第29-30页 |
·自有渠道种类 | 第29页 |
·社会渠道 | 第29-30页 |
·渠道的功能定位 | 第30-31页 |
·自有渠道 | 第30页 |
·社会可控渠道 | 第30页 |
·社会非可控渠道 | 第30-31页 |
·营销渠道的管理规范 | 第31-32页 |
·渠道设置接入规范 | 第31-32页 |
·渠道设置规范 | 第31页 |
·渠道面积规范 | 第31-32页 |
·渠道投资规范 | 第32页 |
·渠道升级规范 | 第32页 |
·营销渠道佣金体系 | 第32-36页 |
·佣金体系 | 第32-33页 |
·业务发展佣金 | 第32-33页 |
·话务量经营佣金 | 第33页 |
·服务佣金 | 第33页 |
·电信产品销售佣金 | 第33页 |
·代理商奖罚佣金 | 第33页 |
·佣金标准管理规范 | 第33页 |
·代理佣金标准管理原则 | 第33页 |
·建立可控社会渠道长效佣金机制 | 第33-36页 |
·长效佣金机制的设计思想和原则 | 第33-34页 |
·长效佣金考核体系的效益分西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营销渠道管理及激励考核 | 第36-41页 |
·可控渠道的掌控措施 | 第36-37页 |
·宏观掌控 | 第36页 |
·物理场所掌控 | 第36-37页 |
·长期互利协议(协议掌控) | 第37页 |
·长效佣金掌控 | 第37页 |
·可控渠道激励考核 | 第37-41页 |
·自有营业厅激励考核 | 第37页 |
·可控渠道激励考核 | 第37-41页 |
·非可控渠道激励考核 | 第41页 |
·营销渠道效能评价 | 第41-43页 |
·渠道投入成本 | 第41-42页 |
·渠道投入成本使用要求 | 第41-42页 |
·各项成本费用录入要求 | 第42页 |
·渠道产出 | 第42页 |
·渠道效能评价模板样例 | 第42-43页 |
·渠道策略实施的组织保障 | 第43-45页 |
·两网共同保渠道畅通 | 第43-44页 |
·旗县、片区与渠道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结语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