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设计初探--以渭南北站广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对象及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我国普铁站及其站前广场发展背景和存在问题 | 第10-13页 |
·我国高铁站及其站前广场概述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缘起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及范围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9-22页 |
2 高铁站前广场设计影响要素及作用 | 第22-36页 |
·高铁建设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2-27页 |
·国外高铁建设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2-25页 |
·国内高铁建设及沿线中小型站选址 | 第25-27页 |
·高铁站设计要素及对站前广场设计的影响要素 | 第27-33页 |
·高铁站的性质特点 | 第27-28页 |
·高铁站与普铁站的区别 | 第28-30页 |
·高铁站的规模及功能构成 | 第30-31页 |
·高铁站的总体布局方式 | 第31-33页 |
·高铁站设计对前广场设计的影响要素 | 第33页 |
·站前广场与站屋、周边地区城市的关系 | 第33-35页 |
·高铁站与城市的关系 | 第33-34页 |
·站前广场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关系 | 第34-35页 |
·站前广场与站屋的关系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设计方法研究 | 第36-78页 |
·国外高铁站前广场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 | 第36-42页 |
·日本 | 第36-38页 |
·法国 | 第38-41页 |
·德国 | 第41页 |
·设计及建设经验启示 | 第41-42页 |
·我国普铁站前广场与高铁站前广场对比分析 | 第42-46页 |
·功能构成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布局形式和基本形态对比分析 | 第44页 |
·交通组织方式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的界定及性质特点 | 第46-47页 |
·广场的界定 | 第46页 |
·广场的空间特点 | 第46-47页 |
·我国中小型高铁站前广场案例分析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7-56页 |
·线侧式中小型站站前广场 | 第48-51页 |
·跨线式中小型站站前广场 | 第51-54页 |
·我国中小型高铁站前广场存在问题分析 | 第54-56页 |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的功能构成分析 | 第56-60页 |
·交通功能 | 第56-59页 |
·城市广场功能 | 第59页 |
·商业等服务功能 | 第59-60页 |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的布局及基本形态分析 | 第60-67页 |
·广场总体布局与周边用地关系分析 | 第60-66页 |
·广场基本形态分析 | 第66-67页 |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分析 | 第67-73页 |
·广场道路组织 | 第67页 |
·广场人流组织 | 第67-69页 |
·广场车流组织 | 第69-73页 |
·广场各种流线的整合 | 第73页 |
·我国高铁站前广场设计及建设的分析总结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渭南北站站前广场案例分析 | 第78-94页 |
·渭南北站背景概述 | 第78-83页 |
·渭南城市背景 | 第78-80页 |
·渭南北站形成分析 | 第80-81页 |
·渭南北站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概述 | 第81-83页 |
·渭南北站广场设计综述 | 第83-84页 |
·渭南北站广场的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分析 | 第84-88页 |
·主广场 | 第85页 |
·东西两侧广场 | 第85-86页 |
·商业及长途汽车站场 | 第86页 |
·地下车库 | 第86-88页 |
·渭南北站广场的交通组织分析 | 第88-91页 |
·旅客规模及客流量分析 | 第88-89页 |
·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及分解比例 | 第89-90页 |
·各种交通流线的整合 | 第90-91页 |
·渭南北站广场的工程总结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94-96页 |
·我国高铁站站前广场设计要点 | 第94-95页 |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图片目录 | 第102-106页 |
表格目录 | 第106-108页 |
附录 | 第108-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