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空间叙事性设计研究评价 | 第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4-1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17页 |
·项目实践法 | 第17页 |
·本章结论 | 第17-19页 |
2 概念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城市开放空间 | 第19-20页 |
·空间叙事 | 第20页 |
·叙事性设计 | 第20-21页 |
·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符号学 | 第21-22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场所——文脉分析理论 | 第22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空间行为心理学 | 第22-23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蒙太奇 | 第23-24页 |
·本章结论 | 第24-25页 |
3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性结构要素与叙事逻辑 | 第25-33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结构要素 | 第25-27页 |
·叙事三要素 | 第25页 |
·叙事主题 | 第25-26页 |
·叙事两过程 | 第26-27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结构逻辑 | 第27-31页 |
·叙事性设计的时间秩序 | 第27-28页 |
·叙事性设计的空间感知 | 第28-29页 |
·城市开放空间空间序列的叙事表达 | 第29-31页 |
·本章结论 | 第31-33页 |
4 叙事性逻辑与方法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的适应性 | 第33-45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性思维基础——场所精神 | 第33-35页 |
·城市开放空间是市民进行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 | 第33页 |
·叙事性设计关注空间形态与人的感知的互动性 | 第33-34页 |
·叙事性空间具有场所特质 | 第34-35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性操作手法——蒙太奇 | 第35-41页 |
·电影蒙太奇手法在叙事性空间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叙事性空间的蒙太奇思维构建 | 第36-40页 |
·叙事性空间的蒙太奇表现方式 | 第40-41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叙事性表意方式——符号学 | 第41-43页 |
·叙事性空间中空间要素的“能指”和“所指” | 第41-42页 |
·叙事性空间中符号的选取 | 第42页 |
·叙事性空间中符号语言的应用 | 第42-43页 |
·本章结论 | 第43-45页 |
5 城市开放空间叙事性设计的类型与方法及其案例分析 | 第45-65页 |
·重大事件之纪念性空间 | 第45-52页 |
·纪念性空间主题概念的事件化 | 第45-47页 |
·蒙太奇手法的时空演绎 | 第47-48页 |
·典型案例:黄帝陵文化园区之东湾景区规划设计 | 第48-52页 |
·历史文脉之文化性空间 | 第52-58页 |
·空间背后历史文脉的重组 | 第52-53页 |
·文化符号的叙事性表达 | 第53-55页 |
·典型案例:西安汉城湖景区规划设计 | 第55-58页 |
·时尚生活之写意性空间 | 第58-64页 |
·生活空间的写意性解读 | 第58-59页 |
·空间行为心理体验下的场所设计 | 第59-60页 |
·典型案例:西安大雁塔北广场 | 第60-64页 |
·本章结论 | 第64-65页 |
6 叙事性空间品质评价 | 第65-73页 |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评价原则 | 第65-66页 |
·评价方法 | 第66页 |
·评价内容 | 第66-71页 |
·叙事性空间的叙事结构评价 | 第66-68页 |
·叙事性空间的空间特质评价 | 第68-70页 |
·叙事性空间的人文景观评价 | 第70-71页 |
·本章结论 | 第71-73页 |
7 研究结论 | 第73-77页 |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图表目录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