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第一节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课本剧教学现状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课本剧的特性 | 第17-22页 |
| 第一节 课本剧具有教学特性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课本剧具有戏剧特性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实施课本剧的意义 | 第22-29页 |
| 第一节 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 第22-23页 |
| 一、培养青少年观众 | 第22页 |
| 二、为专业戏剧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 第22页 |
| 三、为戏剧专业团体带来长远的效益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教学的意义 | 第23-29页 |
| 一、改变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 第23-24页 |
| 二、让学生与名著多接触 | 第24-25页 |
| 三、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 | 第25-27页 |
| 四、较好解决课时少容量大的语文矛盾 | 第27页 |
| 五、课本剧教学便于各级学校、师生操作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课本剧教学的具体操作 | 第29-42页 |
| 第一节 教师指导 | 第29-32页 |
| 一、培养戏剧语感、积累戏剧常识 | 第29页 |
| 二、明确编演过程,做好思想准备 | 第29-30页 |
| 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进行多方面交流 | 第30-31页 |
| 四、鼓励大胆创新 | 第31页 |
| 五、必要的暗示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学生编剧本 | 第32-36页 |
| 一、选取剧本素材 | 第32-33页 |
| 二、确定戏剧结构 | 第33页 |
| 三、编写人物台词 | 第33-35页 |
| 四、设计舞台说明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学生排演 | 第36-39页 |
| 一、确定脚本,达成共识 | 第36页 |
| 二、确定演员,发挥所长 | 第36-37页 |
| 三、熟悉角色,塑造人物 | 第37-38页 |
| 四、导演细致排练,注意细节的表演 | 第38-39页 |
| 第四节 师生互评 | 第39-42页 |
| 一、评价内容 | 第39-40页 |
| 二、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 三、评价效果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课本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2-47页 |
| 第一节 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教师要加强宣传,积极撰写论文 | 第43页 |
| 第三节 注重课本剧教学的过程性 | 第43-44页 |
| 第四节 不宜过频、过繁的使用课本剧 | 第44页 |
| 第五节 注重编演评的全民参与性 | 第44-45页 |
| 第六节 尊重原文主旨,避免陷入“恶搞”的泥潭 | 第45页 |
| 第七节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第45-47页 |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附录 | 第48-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