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用谐波和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 | 第12页 |
| ·电力牵引负荷的特点 | 第12-13页 |
| ·电气化铁道谐波和无功的危害 | 第13-14页 |
| ·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和无功补偿技术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 | 第17-26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产生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与结构 | 第18-21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8-19页 |
|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9-20页 |
|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系统 | 第20-21页 |
| ·混合型有源滤波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的PHPFS的结构与原理分析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有源电力滤波器指令电流的生成方法 | 第26-39页 |
| ·谐波和无功电流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26-31页 |
| ·有功电流分离法 | 第26-28页 |
|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8-30页 |
| ·参考坐标系下的瞬时无功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 ·单相电路的无功电流检测方法 | 第31-34页 |
| ·基于有功电流分离法的单相无功电流分离检测法 | 第31-32页 |
|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单相无功电流检测法 | 第32-34页 |
| ·主电路直流侧支撑电容电压的控制 | 第34-35页 |
| ·上述两种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开关控制策略 | 第39-52页 |
| ·定边带宽度控制 | 第39-47页 |
| ·滞环比较法控制 | 第39-40页 |
| ·状态优化的定边带宽度控制 | 第40-44页 |
| ·滞环比较法和状态优化的定边带宽度控制的比较 | 第44-47页 |
| ·基于三角波调制的PWM控制 | 第47-50页 |
| ·基于预测电流的控制方法 | 第50-51页 |
|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 5 单相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 第52-59页 |
| ·PHPFS参数设计的总体要求 | 第52页 |
| ·PAPF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 第52-56页 |
| ·主电路变压器的设计 | 第52页 |
| ·主电路直流侧支撑电容的选取 | 第52-54页 |
| ·主电路交流侧电感的选取 | 第54-55页 |
| ·开关元件电压、电流额定值的确定 | 第55-56页 |
| ·输出滤波器电容值的确定 | 第56页 |
| ·PF的构成和参数确定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6 单相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仿真 | 第59-72页 |
| ·仿真工具及其自定义模块的方法 | 第59-60页 |
| ·仿真软件EMTDC/PSCAD简介 | 第59页 |
| ·EMTDC/PSCAD中自定义模型的实现 | 第59-60页 |
|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 ·牵引供电系统主电路的建立 | 第60-62页 |
| ·检测控制电路的建立 | 第62-63页 |
| ·未加入PHPFS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 | 第63-64页 |
| ·加入PHPFS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 | 第64-71页 |
| ·只加入PF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 | 第64-66页 |
| ·加入PHPFS的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 | 第66-71页 |
| ·本章小节 | 第71-72页 |
| 7 结论 | 第72-74页 |
| ·本文结论 | 第72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