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华北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本研究使用的资料,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本研究所用的资料和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华北暴雨的形成机理之一------干侵入事实的揭示及其特征分析 | 第21-44页 |
·引言 | 第21页 |
·干侵入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 个华北暴雨个例的选取 | 第22-25页 |
·2004 年8 月12 日00 时~13 日00 时个例的环流背景和降水特征 | 第22-23页 |
·2005 年7 月23 日00 时~24 日00 时个例的环流背景和降水特征 | 第23-25页 |
·华北暴雨的干侵入特征分析 | 第25-32页 |
·等熵面的分析 | 第32-37页 |
·小结 | 第37-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华北暴雨形成机理之二------广义锋生分析 | 第44-82页 |
·引言 | 第44页 |
·速度微分张量,变形场和变形场方程 | 第44-52页 |
·引言 | 第45页 |
·Petterssen 的速度分解和 Clebsch 的速度势 | 第45-46页 |
·Petterssen的速度分解 | 第45-46页 |
·Clebsch 的速度势 | 第46页 |
·速度微分张量 | 第46-47页 |
·总变形场和它的旋转对称性 | 第47-48页 |
·一个强变形场的理想流型 | 第48-50页 |
·变形场方程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广义标量锋生函数 | 第52-67页 |
·引言 | 第52页 |
·理想流型对水汽的汇聚作用 | 第52-55页 |
·广义标量锋生函数的推导 | 第55-57页 |
·各项的物理意义 | 第57-58页 |
·实际个例中广义标量锋生函数的诊断分析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7页 |
·非均匀饱和湿大气中的标量锋生函数 | 第67-74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非均匀饱和湿大气中标量锋生函数的推导 | 第68页 |
·各项的物理意义 | 第68-70页 |
·非均匀饱和湿大气中的标量锋生函数公式的其他形式 | 第70-72页 |
·实际个例中,对非均匀饱和湿大气中标量锋生函数的诊断分析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第四章 干侵入后导致的不稳定的动力研究 | 第82-117页 |
·引言 | 第82页 |
·2004 年8 月华北暴雨个例的数值模拟 | 第82-86页 |
·模拟方案设计及资料 | 第82页 |
·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 | 第82-86页 |
·干侵入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86-95页 |
·干侵入的WRF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86页 |
·干侵入的FLeXPaRT粒子频散模拟结果分析 | 第86-95页 |
·干侵入后导致的不稳定的动力研究 | 第95-108页 |
·与Ri有关的不稳定的研究进展 | 第95-97页 |
·干侵入后导致的不稳定的研究 | 第97-104页 |
·干、湿饱和大气中的Richardson数倾向方程 | 第97-101页 |
·干、湿Ri数倾向方程的计算和应用 | 第101-104页 |
·湿饱和不稳定的判据的研究 | 第104-108页 |
·BVF和Ri的修正 | 第104-106页 |
·BVF和Ri的修正前后的诊断分析 | 第106-108页 |
·小结 | 第108-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讨论 | 第117-12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讨论 | 第118-11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发表或已被接收的学术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