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域名与商标的权利冲突与解决
|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域名的定义、构成及域名权 | 第9-13页 |
| 一、域名的产生 | 第9页 |
| 二、域名的构成 | 第9-11页 |
| 三、中文域名问题 | 第11页 |
| 四、域名权的性质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域名与商标权冲突原因及类型 | 第13-22页 |
| 一、域名和商标权的冲突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 (一) 内因 | 第13-15页 |
| (二) 外因 | 第15页 |
| 二、域名与商标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15-22页 |
| (一) 恶意行为导致的冲突 | 第16-21页 |
| (二) 偶然性权力冲突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处理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的对比研究 | 第22-37页 |
|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 第22-24页 |
| 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 | 第24-25页 |
| 三、国际互联网络名称与编码公司(ICANN) | 第25-28页 |
| 四、国际商标协会(INTA) | 第28页 |
| 五、美国 | 第28-33页 |
| (一) 美国域名管理的绿皮书与白皮书 | 第28-29页 |
| (二) 美国的反商标淡化法 | 第29-31页 |
| (三) 美国的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 | 第31-33页 |
| 六、欧盟的做法 | 第33-34页 |
| 七、我国目前解决域名纠纷的途径 | 第34-37页 |
| (一) 协商解决 | 第34页 |
| (二) 由专门机构处理 | 第34-35页 |
| (三) 司法诉讼或仲裁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我国的相关实践以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思考 | 第37-40页 |
| 一、对完善我国域名注册管理制度的思考 | 第37-38页 |
| 二、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思考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