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40页 |
·地球的大气和电离层结构 | 第12-14页 |
·低纬度电离层F 区的等离子运动 | 第14-15页 |
·磁赤道电离层F 区发电机原理 | 第15-19页 |
·赤道电离层F 区不规则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扩展F 的触发和发展:线性的Rayleigh-Taylor 不稳定性理论 | 第20-23页 |
·ESF 的非线性发展 | 第23页 |
·小尺度不规则体的形成 | 第23-24页 |
·ESF 不规则体的尺度和形态 | 第24-27页 |
·赤道电离层E 区发电机和电集流特征 | 第27-30页 |
·磁赤道电离层E 区不规则体的形成机制 | 第30-31页 |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E 层不规则结构研究进展 | 第31-35页 |
·赤道低纬地区E 层不规则结构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中纬度E 层不规则结构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与不规则体活动密切相关的电离层闪烁现象 | 第35-37页 |
·电离层对电波信号的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电离层闪烁现象 | 第37页 |
·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 第37-40页 |
第二章 海南地区电离层扩展F 统计研究 | 第40-57页 |
·小引 | 第40页 |
·海南地区扩展F(SF)数据情况和扩展F 分类 | 第40-42页 |
·各类型扩展F 季节变化特征 | 第42-48页 |
·扩展F 的逐月变化 | 第42-44页 |
·扩展F 的季节变化 | 第44-45页 |
·扩展F 的年际变化 | 第45-47页 |
·与其它有关区域的比较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各类扩展F 与地磁、太阳活动的关系 | 第48-55页 |
·各类扩展F 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 第49-52页 |
·各类扩展F 与地磁活动的关系 | 第52-55页 |
·与其他台站观测结果的比较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海南各类扩展F 对磁暴的响应及事件研究 | 第57-67页 |
·小引 | 第57-58页 |
·观测数据和分析讨论 | 第58-66页 |
·观测数据 | 第58-60页 |
·各类扩展F 对冬季磁暴的响应 | 第60-62页 |
·各类扩展F 对分季磁暴的响应 | 第62-64页 |
·各类扩展F 对夏季磁暴的响应 | 第64-65页 |
·比较与讨论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海南电离层各类偶发E 层统计研究 | 第67-79页 |
·小引 | 第67-68页 |
·资料来源与数据选取 | 第68-69页 |
·各类型Es 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69-78页 |
·Es 的逐月变化特征 | 第69-71页 |
·各类Es 的季节变化 | 第71-74页 |
·各类Es 的年际变化 | 第74-75页 |
·各类型Es 出现率的地方时分布 | 第75-77页 |
·与其它有关区域的比较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海南GPS 闪烁统计研究 | 第79-90页 |
·小引 | 第79-80页 |
·系统软硬件及性能 | 第80-82页 |
·闪烁特性分析 | 第82-88页 |
·闪烁的逐日变化 | 第82-84页 |
·闪烁随地方时和季节的变化 | 第84-86页 |
·地磁和太阳活动的影响 | 第86-88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海南电离层单站闪烁模型 | 第90-97页 |
·小引 | 第90-91页 |
·单站闪烁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比较分析 | 第91-96页 |
·GPS-L 波段闪烁观测的统计结果 | 第91-92页 |
·具体的构建方法 | 第92-93页 |
·模型的输入输出和事例比较分析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模型的改进要点 | 第96-97页 |
第七章 海南GPS 闪烁与(强)区域扩展F 及偶发E 层之关系研究 | 第97-111页 |
·GPS 闪烁与SSF 和RSF 的关系 | 第97-102页 |
·GPS 闪烁与Es 的关系 | 第102-106页 |
·海南GPS 强闪烁和SSF 现象事件与其他观测数据的对比 | 第106-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11-116页 |
·总结 | 第111-114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