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作曲理论论文

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

论文摘要第1-4页
Summary第4-11页
导论第11-15页
 一、论文写作背景第11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三、作曲家的主要生平简述第13-15页
第一章、承前————《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第15-32页
 第一节、创作背景第15页
 第二节、乐队编制及其特点第15-17页
 第三节、整体结构原则概述第17-24页
  一、分章结构第19-22页
  二、乐章间材料关系及其结构意义第22-24页
 第四节、音高体系第24-26页
  一、半音化音高第24页
  二、微分音音高第24页
  三、非确定性音高第24-26页
 第五节、偶然音乐技法第26-32页
  一、不确定性因素第27-28页
  二、偶然音乐的普遍性第28页
  三、《第一交响曲》偶然音乐技法概况第28-32页
第二章、启后————《第二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第32-43页
 第一节、创作背景第32页
 第二节、乐队编制及其特点第32-33页
 第三节、整体结构原则概述第33-38页
  一、再现性结构原则第34-36页
  二、奏鸣性结构原则第36-37页
  三、速度的结构力因素及其作用第37-38页
 第四节、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第38-40页
  一、围绕~#f 的f、~be 调性中心布局特点第38-39页
  二、调性中心布局的集合性思维第39-40页
 第五节、主题构造、贯穿发展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第40-43页
  一、主要主题的特征第40-42页
  二、主要主题的贯穿发展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第42-43页
第三章、发展(一)————《第三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第43-58页
 第一节、创作背景第43页
 第二节、乐队编制及其特点第43-44页
 第三节、整体结构原则概述第44-54页
  一、全曲总体结构概览第44-45页
  二、各乐章内部结构探微第45-54页
 第四节、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第54-58页
  一、各乐章调性特点第54-57页
  二、全曲整体调性布局第57-58页
第四章、发展(二)————《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第58-81页
 第一节、创作背景第58页
 第二节、乐队编制及其特点第58-59页
 第三节、整体结构原则概述第59-64页
  一、集中对称五部曲式第59-62页
  二、附生性奏鸣原则的体现第62-64页
 第四节、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第64-69页
  一、三点说明第65-67页
  二、主要持续音和骨干低音的分布规律及其结构和调性意义第67-69页
 第五节、主题构造、贯穿发展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第69-81页
  一、a,b 两个材料细胞的初现姿态及在全曲的横向贯穿第69-72页
  二、主要主题和旋律声部的材料构成、贯穿规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第72-81页
第五章、四部交响曲主要音乐语言运用的概括总结第81-140页
 第一节、音高体系思维探观第81-99页
  一、集合音程思维第81-91页
  二、调式音阶思维第91-97页
  三、纵向音块思维第97-99页
 第二节、主题特征与材料发展手法第99-104页
  一、主题形态的共性特征第99-102页
  二、主题构造的一般规律第102-103页
  三、主题与动机贯穿的普遍性手法第103-104页
 第三节、主要和声手法第104-119页
  一、持续音与流动声部之间关键部位的小二度和三全音运用第105-106页
  二、持续与平行状态的音程与和弦第106-112页
  三、和弦的纵向结构及其横向序进第112-119页
 第四节、主要织体手法第119-135页
  一、多音层结构第119-120页
  二、斜形结构第120-123页
  三、弧形结构第123-124页
  四、网状结构第124-125页
  五、同一片段内各声部音组的自由重复第125-126页
  六、同一和弦或单音的多样化处理第126-128页
  七、营造高潮的织体布局第128-129页
  八、复调织体第129-134页
  九、节奏、节拍主要特点第134-135页
 第五节、主要管弦乐手法运用第135-140页
  一、《第一交响曲》配器手法要点概览第135-138页
  二、富有结构意义的音色手法第138-140页
第六章、承前、启后与发展第140-151页
 第一节、第一交响曲的桥梁作用第140-142页
  一、音块技术的贯穿与渗透第140-141页
  二、织体语言的影响与运用第141-142页
 第二节、四部交响曲中的回归因素第142-145页
  一、曲式结构与体裁第142-143页
  二、调性与和声第143页
  三、主题材料及其发展第143-145页
 第三节、四部交响曲中的新发展第145-146页
 第四节、回归潮流与综合艺术——总结与评价第146-151页
附录一:第二交响曲综合结构图表第151-152页
附录二:第四交响曲综合结构图表第152-153页
附录三:注释第153-155页
附录四:潘德列茨基主要作品目录第155-158页
附录五:主要参考文献第158-160页
后记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及微体古生物群
下一篇:板蓝根注射液的毛细管电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