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一、导论 | 第10-14页 |
(一) 生涯规划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 测量工具 | 第14页 |
(六) 统计分析 | 第14页 |
二、中职生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 第14-20页 |
(一) 中职生生涯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14-15页 |
(二) 中职生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15-17页 |
(三) 中职生生涯规划是借鉴海外成功经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有效途径 | 第17-20页 |
三、当前中职生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31页 |
(一) 中职生在生涯规划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6页 |
1. 生涯规划观念模糊 | 第21-22页 |
2. 未来职业方向不明确 | 第22页 |
3. 盲目选择就读学校及专业 | 第22-23页 |
4. 自我认识不全面 | 第23-24页 |
5.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 第24-25页 |
6. 对工作世界了解不透彻、工作积累不扎实 | 第25页 |
7. 不能理智选择生涯路线,对未来欠缺信心 | 第25-26页 |
(二) 中职生在生涯规划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6-28页 |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8-29页 |
3. 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4. 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30-31页 |
四、解决中职生生涯规划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31-45页 |
(一) 针对学生的教育措施 | 第31-39页 |
教育主题1:生涯觉察 | 第32-33页 |
教育主题2:生涯规划模式 | 第33-34页 |
教育主题3:自我探索 | 第34-36页 |
教育主题4:职业探索 | 第36-37页 |
教育主题5:环境探索 | 第37-38页 |
教育主题6:生涯决策与计划 | 第38页 |
教育主题7:择业就业技巧与工作适应方法 | 第38-39页 |
(二) 针对学校的整改措施 | 第39-44页 |
1. 在观念上转变,在思想上重视 | 第39页 |
2. 确定教育原则,统一教育思想 | 第39-41页 |
3. 建立健全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 | 第41页 |
4. 全方位的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第41-42页 |
5. 全程式的教育内容分配和教育时间安排 | 第42-43页 |
6. 抓好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第43-44页 |
(三) 针对家庭的指导建议 | 第44页 |
(四) 对社会提出的期待和诉求 | 第44-45页 |
1. 必须从儿童期开始培养生涯发展意识 | 第44页 |
2. 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营造有利于生涯规划的社会条件 | 第44-45页 |
3. 建立社会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完善的生涯规划辅导服务 | 第45页 |
五、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45-46页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