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一、研究背景第7-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及可能的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第15-24页
 一、有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第15-18页
  (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第15页
  (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模式第15-17页
  (三)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第17-18页
 二、研究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一)预期收入理论第19页
  (二)信用脆弱理论第19-20页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21页
  (四)预警理论第21-22页
  (五)内部控制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分析第24-38页
 一、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类型及特征第24-26页
  (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类型第24-25页
  (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特征第25-26页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来源分析第26-33页
  (一)来源于借款者个人第26-27页
  (二)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第27-29页
  (三)来源于合作伙伴第29-31页
  (四)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第31-33页
 三、美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及启示第33-38页
  (一)美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先进经验第33-35页
  (二)美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先进经验的启示第35-38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第38-65页
 一、开发贷前个人信用评级系统第38-41页
  (一)信用评级系统的指标选取原则第38-39页
  (二)信用评级系统的指标内容第39-40页
  (三)信用评级系统的开发步骤第40-41页
  (四)信用评级系统的应用第41页
 二、建立贷后风险预警机制第41-46页
  (一)风险预警信息跟踪收集第42-43页
  (二)风险预警信息判断、决策第43-45页
  (三)风险预警机制的应用第45-46页
 三、拓展风险转移渠道第46-53页
  (一)加强普通方式担保第46-48页
  (二)促进参与各方合作第48-49页
  (三)实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第49-53页
 四、强化风险操作管理措施第53-59页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第53-57页
  (二)信贷模式创新第57-59页
 五、规范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第59-65页
  (一)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第59-61页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61-63页
  (三)推进金融市场创新第63-65页
结束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2、CH4产生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自动着陆过程中的视觉导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