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2、CH4产生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2页
第二章 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土基底呼吸与CO_2排放强度:野外观测第32-43页
   ·引言第32-33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观测地点和试验设计第33页
     ·土壤样品采集与CO_2测定第33-34页
     ·土壤微生物碳、氮测定第34页
     ·土壤全磷和树脂磷的测定第34页
     ·统计与显著性检验第34页
   ·结果分析第34-37页
     ·土壤CO_2呼吸排放的强度及其日变化格式第34-36页
     ·水稻土CO_2呼吸排放速率与日排放量第36-37页
   ·讨论第37-42页
     ·水稻土的基底呼吸与CO_2排放强度第37-38页
     ·农田施肥措施对水稻土呼吸CO_2排放的影响第38-40页
     ·土壤CO_2呼吸排放与土壤温度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和团聚体颗粒组有机碳矿化与CH_4和CO_2的产生第43-54页
   ·引言第43-44页
   ·材料和方法第44-46页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土壤第44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44-45页
     ·土壤粒组分级第45页
     ·CH_4和CO_2产生的实验室培养试验第45页
     ·微生物量碳测定第45页
     ·土壤物理化学分析第45-46页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简称GWP)计算第46页
     ·统计分析第46页
   ·结果分析第46-50页
     ·团聚体的组成及其C、N含量变异第46-47页
     ·土壤原土和粒组中总的碳矿化第47-48页
     ·不同施肥处理下的CH_4和CO_2产生和GWP第48-49页
     ·不同粒组中CH_4和CO_2的产生第49-50页
   ·讨论第50-53页
     ·厌氧条件下土壤碳矿化及施肥效应第50-51页
     ·不同施肥处理下CH_4和CO_2产生及GWP第51-52页
     ·不同粒组中碳矿化与温室气体产生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长期不同施肥下水稻土CH_4氧化能力及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变化第54-64页
   ·引言第54-55页
   ·材料和方法第55-57页
     ·土壤的样品采集和处理第55页
     ·CH_4的氧化试验第55-56页
     ·DNA提取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第56页
     ·梯度变性凝胶电泳(DGGE)分析第56页
     ·统计分析第56-57页
   ·结果分析第57-61页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对CH_4的氧化动态第57-58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CH_4氧化活性的影响第58-59页
     ·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第59-60页
     ·施肥对甲烷氧化菌相似性的影响第60-61页
   ·讨论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有机碳矿化—好气培养第64-78页
   ·引言第64-65页
   ·材料和方法第65-67页
     ·试验地概况第65页
     ·试验设计第65-66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66页
     ·不同温度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试验第66页
     ·土壤易氧化态碳测定第66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第66-67页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第67页
   ·结果分析第67-72页
     ·不同温度下土壤CO_2的产生动态第67-70页
     ·不同温度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与CO_2产生第70页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碳矿化及温度敏感性第70-71页
     ·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系数(k_(os))第71-72页
   ·讨论第72-76页
     ·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的影响第72-73页
     ·施肥对土壤碳库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第73-76页
     ·施肥对土壤碳矿化的影响第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淹水培养第78-89页
   ·引言第78-79页
   ·材料和方法第79-80页
     ·试验地概况第79页
     ·试验设计与土壤性质第79页
     ·化学分析与微生物量碳测定第79页
     ·淹水升温试验第79-80页
     ·统计分析第80页
     ·GWP计算第80页
   ·结果分析第80-84页
     ·不同温度下的土壤有机碳矿化中CH_4和CO_2产生动态第80-81页
     ·不同温度下土壤CH_4和CO_2产生量第81-82页
     ·不同温度下土壤产生的GWP第82-83页
     ·不同施肥处理下碳矿化对升温的响应第83-84页
   ·讨论第84-87页
     ·淹水条件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点第84-85页
     ·淹水条件下有机碳矿化及升温敏感性第85-86页
     ·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升温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GWP的影响第86-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89-93页
 1.关于不同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与微生物作用第89页
 2.水稻土有机碳的可利用性、稳定性与保护机制第89-90页
 3.好气条件下与厌气条件下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差异第90-91页
 主要结论第91页
 论文创新点第91-92页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第92-93页
全文参考文献第93-110页
缩略语一览表第110-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略成本管理在热电联产电厂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