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导论 课程运作机制——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第15-49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5-18页
 二、已有研究第18-38页
 三、研究方法第38-47页
 四、研究框架第47-49页
第一章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转变的路向第49-98页
 第一节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的特点第49-72页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全景敞视第49-66页
  二、课程运作机制特点透视第66-72页
 第二节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的形成过程第72-84页
  一、模仿时期:借鉴前苏联的课程运作机制第72-74页
  二、独立时期:我国课程运作机制初步形成第74-79页
  三、探索时期:课程运作机制的完善第79-84页
 第三节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的形成原因第84-90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第84-86页
  二、政府职能转型第86-88页
  三、教育改革重心下移第88-90页
 第四节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的走向第90-98页
  一、课程运作机制的模型简介第90-94页
  二、我国传统的课程运作机制模型第94-95页
  三、课程运作机制模型的转向第95-98页
第二章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转变的路径第98-152页
 第一节 建立课程运作的咨询机制第98-108页
  一、为什么进行课程咨询第98-100页
  二、课程咨询机制的功能第100-103页
  三、课程咨询机制的运作方式第103-105页
  四、完善我国课程咨询机制的策略第105-108页
 第二节 改进课程运作的决策机制第108-117页
  一、课程决策机制的功能第108-109页
  二、课程决策机制的主体第109-113页
  三、课程决策机制的范型第113-116页
  四、课程决策机制的程序第116-117页
 第三节 健全课程运作的执行机制第117-130页
  一、课程执行机制的功能第118-120页
  二、课程执行机制的要素第120-125页
  三、课程执行机制的范型第125-130页
 第四节 引入课程运作的动力机制第130-136页
  一、课程动力机制的功能第130-132页
  二、课程动力机制构建的途径第132-134页
  三、课程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第134-136页
 第五节 完善课程运作的评价机制第136-144页
  一、课程评价的价值定位第136-138页
  二、课程评价机制的主体第138-141页
  三、课程评价机制的范畴第141-142页
  四、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的途径第142-144页
 第六节 规范课程运作的监控机制第144-152页
  一、课程监控机制的功能第145-147页
  二、课程监控机制的内容第147-149页
  三、课程监控机制的机理第149-152页
第三章 当前课程运作机制转变的支持系统第152-180页
 第一节 课程文化重塑第152-165页
  一、课程文化的功能第152-156页
  二、我国课程文化的选择第156-162页
  三、我国课程文化构建的方略第162-165页
 第二节 课程制度创新第165-173页
  一、课程制度的功能第166-168页
  二、我国课程制度创新的现状第168-171页
  三、我国课程制度创新的方式第171-173页
 第三节 课程资源管理第173-180页
  一、课程资源管理的主体第174-176页
  二、课程资源管理的方式第176-177页
  三、课程资源管理的程式第177-180页
结语第180-181页
附录第181-21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7-224页
后记第224-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盟国家城市节能技术类型研究
下一篇: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研究